重“女”轻“男”的蝴蝶
2007-07-20

    中青在线  2007.07.20  来源:科报网

蓝月亮蝶

    在南太平洋岛国西萨摩亚,生长着一种美丽的热带蝴蝶,学名幻紫斑峡蝶(Hypolimnasbolina),通常称为“蓝月亮”。近几年,由于受到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体的细菌的侵扰,在乌波卢岛和萨瓦伊岛上的雄性“蓝月亮”曾一度濒临灭绝。但是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进化,“蓝月亮”就获得了抵御沃尔巴克氏体攻击的“秘密武器”———抑制基因,其家族的男丁重新兴旺。这可能是科学家观测到的最快的生物进化过程,也是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最新证明。

  都是细菌惹的祸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类分布于节肢动物(如昆虫)生殖组织内的共生细菌。这些共生细菌通过卵细胞的细胞质传播,并参与多种调控其寄生动物生殖活动的机制,如诱导孤雌生殖、雄性致死和调节繁殖力等。通俗地讲,对于“蓝月亮”蝴蝶来说,沃尔巴克氏体喜欢搭乘雌性蝴蝶的卵细胞这辆“便车”来进行传播。由于雄性蝴蝶对它的生存繁殖来说是“无用的东西”,因此它会有选择地攻击杀死雌蝴蝶体内的雄性蝴蝶卵,使得雌蝴蝶产下的后代,绝大多数是雌性。经过几代传播,整个种群的雌性蝴蝶都会带有这种细菌,而雄性蝴蝶将越来越少。

  2001年,研究人员经过调查发现,乌波卢岛和萨瓦伊岛上的雄性“蓝月亮”在其蝴蝶家族中所占的比例已不足1%。2002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格雷戈里·赫斯特及其同事经过研究证明,导致“蓝月亮”蝴蝶性别比例严重扭曲的罪魁祸首就是沃尔巴克氏体。沃尔巴克氏体实乃雄性蝴蝶的“冷血杀手”。

  美丽的“蓝月亮”难道要成为“女儿国”?不必担心,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法则永远在发挥作用。面对巨大的自然选择压力,为了捍卫雄性的生存权利,“蓝月亮”蝴蝶与沃尔巴克氏体进行了一场艰苦的“卫子”之战。

  “蓝月亮”的“绝地反击”

  2006年,科学家对西萨摩亚几个岛上的“蓝月亮”蝴蝶进行了新一轮调查研究。在乌波卢岛,他们惊喜地发现,该岛上“蓝月亮”蝴蝶的雌雄比例已接近1∶1。他们捕捉了14只雌蝴蝶进行人工饲养,发现它们都顺利地产下了健康的“男丁”,雌雄比例基本持平。这说明沃尔巴克氏体对它们的杀伤力已大打折扣。

  在萨瓦伊岛上的发现才真正称得上是让人惊讶。2006年初,这个岛上的雄性“蓝月亮”所占比例还不足1%。然而,到了2006年底,差不多经过了10代的繁衍进化,雄性“蓝月亮”的数量已火箭般爆增,所占比例接近40%。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员西尔万·查兰特说,“就我所知,这是迄今为止科学家观测到的最快的进化过程。”

  查兰特和赫斯特发表在7月13日《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指出,在这两个岛上都没有观测到“蓝月亮”蝴蝶和其它种类蝴蝶的异种交配。因此,“蓝月亮”蝴蝶不是依靠其它物种,而是通过自身种群的进化,获得了对付沃尔巴克氏体的“秘密武器”,赫斯特称其为“抑制基因”。

  通过进一步的基因分析发现,沃尔巴克氏体存在于这两个岛上的所有“蓝月亮”蝴蝶中,并且没有什么基因上的变化。他们通过基因渗入方法将沃尔巴克氏体菌注入到不带有抑制基因的“蓝月亮”蝴蝶的细胞中,仅仅经过三代的渗入,沃尔巴克氏体专杀雄性蝴蝶的能力就达到了颠峰,说明沃尔巴克氏体的传染能力并没有减弱。可以说,并非是细菌本身的改变而导致雄性蝴蝶再度恢复活力,这两个岛上“蓝月亮”蝴蝶性别比例的戏剧性变化只能归功于抑制基因的广泛获得。

  查兰特表示,在未来3年的时间里他们将了解更多,那时抑制基因的精确位置就能被确认。现在尚不清楚,这种抑制基因是出自该岛“蓝月亮”蝴蝶自身的基因突变,还是由东南亚迁移过来的“蓝月亮”蝴蝶引入,东南亚的蝴蝶已经具备了这种基因。但不论该基因突变来自哪一种途径,接下来的一步都是自然选择。抑制基因使得雌蝴蝶可以产下雄性后代,这些雄蝴蝶和很多很多的雌蝴蝶交配,使得越来越多的后代具备了这种抑制基因。

  赫斯特表示,人们通常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经历几百或几千年的时间。但在这项研究中,从进化的时间尺度来看,“蓝月亮”蝴蝶的进化只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这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显著事件。

  “军备竞赛”仍在继续

  “蓝月亮”蝴蝶和沃尔巴克氏体的斗争体现了生物进化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红后原则”(RedQueenPrinciple)。查兰特解释说,“红后原则”来源于刘易斯·卡罗尔的名著《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爱丽丝和红后在山顶上愈跑愈快,到头来却发现她们依然处在同一位置。也就是说,要保住原来的位置,就得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在大自然的有机物中,无论是掠夺者和猎物,还是宿主和寄生物,都必须不断进化,才能维持双方的平衡。

  事实上,发生在“蓝月亮”蝴蝶身上的故事并非绝无仅有,不少节肢动物都感染过专杀雄性后代的病菌。先前就有研究揭示,一些昆虫在面对几乎要沦为单性的繁殖压力下,会通过异乎寻常的方式来重新恢复其家族的性别平衡。

  沃尔巴克氏体会善罢甘休吗?它会不会也进化出对付抑制基因的本领?查兰特认为这完全有可能,沃尔巴克氏体的基因也会发生变异,从而恢复其杀伤力。看来这是一场节节高升的“军备竞赛”,双方的本领都会愈来愈厉害,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直到“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为止。不知最终的赢家会是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