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扫明湖开玉镜
2007-07-18

治理后的洞庭湖水清如镜

沅江市关停了一批污染企业。

  5月份,看到与洞庭湖相通的淞澧洪道水变清了,鱼虾又上来了,安乡县安犹乡新开口村老渔民曹铁忠将尘封多年的渔网翻了出来,重温记忆中的渔民梦。老人告诉记者,如今每天可以打到10多斤鱼。

  洞庭湖区造纸污染整治攻坚战去年底拉开帷幕。到3月底,共有234家造纸污染企业叫停。其中50家限期整改达标后才能复产,绝大部分将永久关闭,每年可减少直排污水近亿吨。一度泡沫涌岸、水浊不堪的部分湖面,恢复了往日明澈。局部水域水质由鱼类无法生存的劣Ⅴ类,上升为Ⅲ类。

  既要GDP,也不能忽视COD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长江之肾”之称。长江上游来水自淞滋、太平、藕池3口注入洞庭湖,再从城陵矶吐出,18天更换一次湖水。在此意义上,洞庭湖已不仅仅是湖南的洞庭湖,而是中国的洞庭湖:洞庭湖清则长江中下游清,洞庭湖浊则长江中下游浊。而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洞庭湖还是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园。

  然而,洞庭湖区取之不绝的水资源、每年近100万吨的芦苇、大片的速生杨,也催生了造纸这一产业。上世纪90年代末,洞庭湖区才40来家造纸企业,仅仅5年,新冒出了190多家,年产纸100来万吨。

  与造纸产业迅速扩张如影随行的是湖水污染。环洞庭湖的造纸企业,除泰格林纸集团两家子公司外,竟没有一家达标排放,有的根本就没有任何治污设施,制浆造纸产生的大量污水,“哗哗哗”地直排到洞庭湖。部分水质已变成鱼类无法生存的“劣Ⅴ类”。如南县平云纸厂,排放废水中的COD(化学耗氧量,湖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竟超标58.8倍。水体污染致鱼虾大量死亡,2006年,东洞庭湖渔民平均收成已不及常年的三分之一。

  大大小小造纸企业,已让“长江之肾”病变成了一块“藏污纳废”之地,功能急剧退化!

  投诉,纷纷涌向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2006年,环保部门接到的洞庭湖污染投诉便达34件,是前5年的总和。

  既要GDP,更不能忽视COD!

  2006年7月,省委学习中心组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题进行专题讨论。与会者认为,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决不能把一个污水横流的家园、令人沮丧的未来留给子孙后代。

  2006年9月,省政府出台《关于落实科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洞庭湖、湘江整治,被列为需要认真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之首。

  2006年11月,省第九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要着力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再现三湘大地满目葱茏、碧水蓝天的秀丽景观。

  “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湖南、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重要目标”;“发展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守住一条底线:不破坏生态、不污染环境”;“必须下大力气搞好环境整治,不然我们对不起子孙后代,对不起老百姓”……省委书记张春贤2005年一踏上湖南这块热气腾腾的土地,便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对我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向洞庭湖区234家污染小纸厂宣战已是箭在弦上!

  上下一心,多方协力

  “洞庭湖污染整治,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场孤军奋战!”品尝洞庭湖造纸污染整治的初步果实,省环保局局长蒋益民深有感触。

  整治之难,难在利益关系协调。这234家小造纸厂都是当地的“钱袋子”。岳阳、常德、益阳3市造纸企业年纳税3.86亿元,南县、沅江、安乡造纸业在当地财政收入中份额更是不小。何况有些企业还涉及到原材料与产品的处理、职工的安置与就业、三角债的了结等一系列难题。

  整治之难,关键还在企业。违法成本太低,谁也不愿投资上环保设施;即使上了,也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像制浆造纸企业,上一套碱回收装置,加上污水处理设施,须投资8000万元以上;设备运行同样耗费不小。

  正是如此,每阵整治风暴刮起,当地政府硬不起来,企业等待观望。一阵风刮过,小造纸厂污染反而愈演愈烈。

  “对于洞庭湖周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严重排污的造纸企业,特别是污染大的小造纸企业,要实施严格的关停措施,省委省政府将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湖区水污染问题!”2006年10月,省委书记张春贤向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千金一诺。

  在缜密的规划安排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洞庭湖污染整治攻坚战拉开了帷幕。

  2006年12月4日,受省政府委托,省环保局局长蒋益民与岳阳、益阳、常德3市政府负责人逐一签订洞庭湖造纸企业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

  岳阳、益阳、常德3市相继向全社会公布了整治方案,关停时间、整治要求、关停企业,一目了然。

  常德市委、市政府要求,相关地方政府及部门和企业,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纪律;不讲价钱,不讲困难,不讲条件,一关到底,关出成效。

  益阳市、常德市自加压力,借机将资水、沅水、澧水沿岸的135家废纸和竹浆造纸企业,一并关闭。

  在洞庭湖污染整治攻坚战中,战斗在这一看不见硝烟战场上的,已不再是环保部门孤独的身影。省经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拿出了湖区造纸产业整合规划;省财政厅分批拿出1亿元资金,支持下岗职工与财政受损较重县、市、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省电力部门切断造纸企业生产用电,铅封变压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永久关闭企业的营业执照。

  对关停企业囤积的芦苇和农民种植的芦苇,省政府相关部门与泰格林纸集团协商,由该集团按小造纸企业年初订价敞开收购。

  对心存侥幸,擅自开工的小造纸厂,环保、监察部门露头即打。2月1日沅江金达利纸厂擅自恢复生产,被省环保局执法总队逮了个正着,当即责令停产。湘阴丰隆纸业公司2月6日擅自撕毁封条,恢复生产。监察部门对县政府、环保局、电力局等5名负有相关责任的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鼎城区洞庭纸业公司4月9日零时擅自开工,常德市环保局接到群众举报,立即予以查封。

  截至2006年12月31日,首批88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

  截至2007年3月31日,再次关停146家造纸污染企业。

  关停效果立竿见影。234家造纸企业削减废水排放近亿吨,削减化学需氧量8万多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1.2万吨。6月份,国家环境监测站在岳阳城陵矶的长江与洞庭湖交界处经多次监测显示,进入长江的洞庭湖水,污染物已减少一半!

  对于洞庭湖造纸污染整治,省委书记张春贤时刻牵挂在心。4月18日、19日,张春贤等省领导,乘船从长沙出发,经湘阴、岳阳,入南县茅草街。从东洞庭湖到南洞庭湖,在400多公里的行程中,往日泡沫堆积、污水横流的情景一扫而光,跃入眼帘的是芦苇青青,碧波荡漾。

  张春贤走一路,叮嘱一路:“洞庭湖关停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定要动真格,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动真格的精神仍然不能松懈。一是要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上动真格,二是要在关停污染企业上动真格,三是要在不等不靠上动真格,四是要在防止反弹上动真格!”

  为巩固洞庭湖造纸污染整治成果,省长周强两次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汇报。周强强调,洞庭湖污染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望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要加大对洞庭湖环境治理的力度,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省委常委、分管副省长徐宪平,3次深入洞庭湖区造纸污染企业暗访、督查,7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直接指挥洞庭湖造纸企业污染整治。

  省人大的监督,在此次洞庭湖污染整治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整治前,省人大环资委就拿出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关停之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戚和平、王四连多次深入企业明察暗访。王四连更是将益阳须关停整治的129家小造纸企业跑了个遍。

  扶优汰劣 长治久安

  “关停整治并不是要一棍子将湖区造纸企业统统打死,而是要以此为契机,淘汰落后、扶优扶强、保护环境,促进我省造纸产业优化升级。”省委常委、副省长徐宪平对记者说。省经委主任胡衡华介绍,将根据洞庭湖区的造纸资源容量、污染物容量及造纸产业的市场前景,将洞庭湖区5万吨以下化学制浆造纸企业、1万吨以下废纸造纸企业全部关闭;将制浆造纸企业从33家削减到7家,扶持一批采用先进设备、工艺,完全达标排放的造纸大企业。

  南县茅草街镇党委书记戴剑锋介绍,全镇年财政收入1100来万元,其中600多万是造纸企业的贡献。但造纸企业给镇政府带来的麻烦也不小。以往每到春插时节,每天都有几拨农民提着死鱼到镇政府要求赔偿。那段时间,他几乎什么事也干不成。政府每年还要拿出几十万元赔偿农民。今年小纸厂关停后,春插期间镇政府一下子清静多了。提到这么大的财政窟窿如何填补,戴剑锋笑呵呵地说,没关系,老纸厂改造升级后,仅一家企业就可以为镇财政创收1000万元。

  正是如此,常德、岳阳、益阳3市及相关县、市、区政府,在不折不扣关停小造纸企业的同时,也在倾力支持停产整治企业快马加鞭建设环保项目、技改扩能、整治厂容厂貌,早日通过验收复产。常德市政府为支持常德纸业股份公司早日通过验收,从财政挤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上马碱回收和污水处理项目。津市市政府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雪丽纸业公司上马环保项目。

  “这次关停我们公司损失不小,压力也较大,但希望更大。我们把5万吨的规模建起来后,马上要进行10万吨技改。碱回收装置建起来后,彻底解决了企业达标排放难题。作为一个企业主,我能够在阳光下生活了!”常德纸业股份公司董事长杨跃华一席话,应该说代表了不少造纸企业心声。

  近日,记者驱车沿沅江、南县、安乡、德山、湘阴、汨罗等重点造纸县、市、区跑了一圈,看到沅江的林源纸业公司、金太阳纸业公司、丰源纸业公司,南县的湖南建材纸厂,安乡的日银纸业公司,津市的雪丽纸业公司、德山的常德纸业公司,岳阳的丰利纸业公司都正在紧锣密鼓地上马碱回收和废水处理设施,迎接复产验收,这些企业的目标都瞄准年产10万吨以上规模。

  造纸企业的整合、重组也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沅江市正推动振威纸业与祥荣纸业,泗湖山纸厂与鑫达纸业合并;南县计划将废纸造纸企业集中到八百弓等两个园区生产,以便废水集中治理。

  记者在几个造纸重点县市区看到,产业替代与产业转移同样风生水起。西洞庭湖金穗纸厂、鼎城区建新纸厂等一大批永久性关闭企业,正在变卖设备、芦苇,有的拟利用现有的地盘从事房地产开发,有的拟进入其它农产品加工领域,有的计划转产药品。

  在安乡县城边的一大片鱼塘,日银造纸公司下岗职工李新元正在给鱼投食。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企业停产后,他与别人承包了80亩鱼塘,其实养鱼也蛮有奔头的,一年赚个几万元应没有问题。

来源:湖南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