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访环保总局环评委名誉主任曲格平
徐芸茜/摄影
6月22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宣布成立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
这个由经济、社会、土地、环境、资源等领域专家组成的阵容强大的“智囊团”从成立伊始,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作为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名誉主任,曲格平参与了环评制度立法、环评委员会从提议到起草到最后通过的整个过程。
近日,本报就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等相关问题对曲格平教授进行了专访。
《华夏时报》:6月22日,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环评委员会成立的背景、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及工作流程。
曲格平:目前,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瓶颈。流经城市的河流90%受到严重污染,3亿多农民喝不上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我国环境可持续指数在144个国家中排在第133位。在此背景下,推进战略环评已刻不容缓,因为环评是控制当前环境污染最重要,也是最有效、最迫切的一个手段。
这次成立的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决策咨询机构,直接由环保总局主管。委员会由来自环境界、经济界等多学科、多领域的39位专家组成,其中包括10名院士。委员会成立后会定期听取国家环保总局的工作报告,审议各类开发建设规划环评文件,开展经济发展政策和各类规划的环境影响研究论证。
《华夏时报》: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多大的权力?有报道称作为一个咨询机构,环评委员会并没有行政权力,很难起到预期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
曲格平:战略环评委员会有多大的权力,主要看国家环保总局怎么样来运用专家们的建议。环评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当一个重大项目因为环保问题而争执不下时,环保总局就会咨询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委员会的专家们通过综合分析后给出合理的意见,从专家的角度为中国战略环评“掌舵”。但是专家经过审评讨论做出意见后,最后是否被采纳还需要政府来作决定。环评委员会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能够说出行政人员不便说出的话。
目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和有关部门对于专家们的专业意见都是比较尊重的。我们预期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员会能在环评上发挥比较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华夏时报》:战略环评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类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开发建设规划、经济发展政策进行审议,这难免会使很多企业、项目前来“公关”。面对这些“公关”,环评委员会怎么应对?
曲格平:在国家战略环评专家委员会成立之前,我跟潘岳定下了两条纪律。第一,坚持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的制度办事,绝不讲个人感情。第二,在执法过程中,要如实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依法行政,绝不让一个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过关。同时,我们也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
《华夏时报》:最近,环保事件不断发生,国家环保总局采取了众多措施。比如流域限批、绿色信贷等等,甚至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已把节能减排提到了基本国策的地位,请问这预示着什么?
曲格平:现在环保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就是一个最好的体现。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又先后出台了流域限批、一票否决制等强硬行政手段。这些统统说明了一个问题,第四次环保风暴已经刮起,环保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环保总局已经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决策链的前端,使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国土利用格局等真正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决策的重要依据。现在对于此次限批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来说,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你必须按照国家的环境保护要求来办事。否则,限批会一直持续下去。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