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遭遇生育难 生存面临挑战
2007-07-10

2007年07月10日12:53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路透社消息:上周,野生动物专家在马来西亚婆罗洲岛聚首,探讨拯救当地稀有物种—婆罗洲犀牛的方法。科学家们警告,精子数量减少以及其他生殖问题正在阻碍犀牛的繁殖,这是除偷猎外对该物种的最大威胁。

  马来西亚当地媒体《新海峡时间》援引沙巴野生动物部副主管劳伦第?安布(Laurentius Ambu)称:“也许是因为犀牛通常居住在丛林深处的各个角落,所以它们没有机会进行交配。”

  科学家们还发现,公犀牛体内的精子正在减少,而它们的许多配偶的生殖器官中却存有包囊。

  安布说:“我们希望能解开这个谜。

  野生动物部门曾试图鼓励圈养,但以失败告终。安布称:“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使犀牛能够自然繁殖。”

  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称,现在婆罗洲沙巴州的丛林中仅余30~50只犀牛。它们行踪神秘,去年才刚刚拍到它们的照片。今年四月,世界自然基金会曾首次摄下婆罗洲犀牛的影片。他们通过一台隐藏在丛林中的摄像机捕捉到犀牛神秘的一举一动。

  科学家们认为婆罗洲犀牛是苏门答腊犀牛的一个亚种,其生活在印尼及马来西亚半岛的种群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

  苏门答腊犀牛被列为世界极危物种,目前聚集在印尼、沙巴及马来西亚。它是世界上体积最小、毛发最多的犀牛物种,其重量约为600~800公斤。1995至2005年间,犀牛数量减少了50%,目前仅剩不到300只。 犀牛角中的发状角质纤维可用来作兴奋剂,还可用来作亚洲一种昂贵的传统药材。(魏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