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大旱 乌伦古河断流
2007-07-09

    天山网讯(首席记者赵砾 通讯员庄晓颇报道)今年夏季,历来以水量充沛著称的北疆阿勒泰地区亮起了缺水的警示灯。

    根据气象水文部门40多年的监测资料分析,今年冬季的降水量与1974年同期相比,阿勒泰地区的数值偏少,而1974年是阿勒泰地区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降水量最少的一年。

    阿勒泰遭遇了33年来的最大旱情,乌伦古河自2月2日到现在断流100多天。旱情严重,福海县3万亩耕地因缺水而弃耕;部分地区的农牧民生活用水也出现问题;被誉为“古脊椎动物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河狸也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遭遇旱情

    今年3月初,阿勒泰地区的气象水文部门依据数据资料,作出了今年将会是旱年的预测,但没人会料到,这场旱情如此严重。

    根据气象水文部门的分析,去年6月-8月阿勒泰地区降水普遍较少,其中,阿勒泰市、福海县、布尔津县、哈巴河县的降水量比常年少40%—60%,吉木乃县、富蕴县、青河县比常年少15%—30%。

    阿勒泰地区水利局防洪抗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同全疆其他大多数地方相似,我们这里的水源主要是来自于季节性融雪以及山泉对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的补水。”

    但是,去年冬天以来,阿勒泰地区降雪降水普遍偏少,积雪明显偏薄,平均积雪覆盖率为85%,比上年偏少11%,东部山区比上年偏少50%—60%,雪深大于30厘米的区域只有1.03万平方公里,仅为上年的1/3。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今年阿勒泰地区各河流水量属枯水,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域比正常年份偏少30%,比去年偏少35%。乌伦古河流域比正常年份偏少35%,比去年偏少40%。

    阿勒泰遭遇了33年来的最大旱情。阿勒泰地区水利部门初步预计,全地区重点受旱区域面积达到56.3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3左右。

    福海的难题

    整个阿勒泰地区都遭遇了33年来的最大旱情,其中福海县作为乌伦古河最下游地区,受到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乌伦古是蒙语,意思是“云雾升起的地方”。乌伦古河发源于蒙古,流经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青河、富蕴、福海等地,最终汇入乌伦古湖。乌伦古河流域人口约15万,牲畜蓄养量为250万头(只),通过多年的水土开发,灌溉面积已达100多万亩,全流域的地表水量已基本用完。

    福海县水管总站站长徐洪照和水利调度王晓文工程师介绍说:“我们福海境内有两个水库,福海水库和顶山水库,境内的水调剂主要也是依靠这两座水库来完成的。乌伦古河的年径流量这些年呈逐年下降态势,1997年—1999年的流量是7亿立方米,2000年—2006年是2.6亿立方米,而2007年1月到6月15日的来水量只有5836万立方米。2007年2月2日顶山段开始断流到现在有100多天了。顶山水库2007年1月的来水量只有5836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引进7664万立方米。福海水库2006年6月15日的库容为两亿立方米,而2007年6月15日的库容只有1.55亿立方米。”

    福海县3万亩耕地因缺水而弃耕。

    位于乌伦古河最下游的解特阿热勒乡旱情也不容乐观。该乡村民张海军说:“我们从没遇到过这样的旱情,现在不知道庄稼后期的浇水能不能保证。”

    福海县水管总站站长徐洪照说:“喀拉玛盖乡的农牧民生活用水现在都成问题了,农业灌溉就更难以保证了。日子难过呀!”

    记者在去喀拉玛盖乡采访的路上看见灌溉大渠已然干涸,而田间纵横交错的支渠在阳光下没有生机地展示着苍凉。乌伦古河的河谷林在这个季节本应舒展着枝叶,但现在许多树木树叶枯黄。

    福海县平原林场护林队队长赛力别克望着这些林木表情凝重:“靠近公路的很多树是我们栽的,这要是枯死了,我们的心血就白费了。”

    乌伦古河弯曲的河床上,水流缓慢流淌着,不时能看见当地人为抄近道,开着摩托车就从河里驶向对岸,让人惊叹这还能叫河?

    河狸的危机

    水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了河狸的生存。

    在福海县境内乌伦古河河段,当地林场护林员在开展安全巡查过程中接连发现数只河狸死于非命。

    福海县平原林场护林员侯庚元说:“前一阵子我们在林区巡查时,就发现有两只河狸被牧民的牧羊犬给咬死了,它们都是远离河道跑到林带去才遭遇横祸的。河狸一般不会轻易远离河道,估计可能是河里没水了,它们为了寻找新的水源才不得不走这么远的。”

    河狸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动物之一,有动物世界“建筑师”和 “古脊椎动物活化石”之称,在中国仅分布于乌伦古河及其上游的青格里河、布尔根河、查干郭勒河,是一种比大熊猫还古老和稀少的极度濒危物种,在自然界弥足珍贵,目前全世界的河狸总数仅1200多只,而在乌伦古河流域就有500只—700只之多。

    福海县平原林场护林员侯庚元说:“根据我们的长期观察,一窝河狸平均在3只到5只之间,福海县境内198公里长的河段范围内,大约有30窝河狸,这样算下来有100只左右的河狸。”

    受干旱影响,乌伦古河下游断流,以河水为主要生存条件的河狸不得不远离家园,四处寻觅新的栖息环境,有的误入了光滑陡峭的防渗渠内,遭受到死亡的威胁。

    福海县平原林场场长李晓云说:“我们目前已安排十余名护林员以分段承包的形式在河谷沿岸巡查,但这个工作仅靠林业部门远远不够。目前我们已知的在辖区内的非正常死亡河狸达到4只,还有两只被我们的护林员解救后放生到水域较深的河里。”

    让当地林业部门欣慰的是,这些非正常死亡的河狸都不是因人的滥捕滥杀致死,但作为河狸的天敌,牧羊犬会将擅闯自己领地的河狸视为入侵者,在水里灵敏异常的河狸一旦到了岸上就笨拙无比,在与牧羊犬的遭遇战中,它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记者在喀拉玛盖乡牧业五队看见一处呈S形的河道边有一大片茂密的林带,因为有渠水的渗入,紧邻着乌伦古河的这片林带显得生机盎然。让人惊奇的是,这个有半个足球场大的水域竟然被干枯的枝条分隔成了两个呈阶梯状的“小水库”。

    有着30年护林经历的赛力别克介绍说:“这就是河狸筑的拦水大坝,这样就能使自己的生存空间更加安全。以前从没有发现这样规模的‘坝’,因为乌伦古河的河水以前挺充沛,但现在环境的恶化逼得河狸只能使出天生的才能来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了。”

    据护林员观察,在这片区域活动的河狸是一个家族,大约有6只。显然这里是整个福海县境内在乌伦古河流域活动的河狸最向往的天堂。但河狸是占地为王各自划定区域的动物,自己的领地是不容其他河狸进入的,那在这“天堂”以外生存的河狸就变成流浪漂泊者了,为了寻找家园不断迁徙,在看不见的危险中行进。

    阿勒泰地区林业局河狸保护站副站长侯金雷介绍说:“从福海河狸生存危机的现状可以看到我们脆弱的生态是经不住外力考验的,乌伦古河断流不仅是自然条件变化后发生的,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比如上游过度开发,退耕还林在一些地方被教条化,不科学地在荒地造林使得无用功状况明显,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有缺乏统一的调配机制,使得生态的恶化程度超过了人们的想像。”

    侯副站长不愿透露具体数据,但他说,在乌伦古河流域活动生存的河狸数量近年来有所下降。

    水之忧

    阿勒泰地区水利局前局长、现阿勒泰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管理处处长教肯是个老水利工作者,对全地区的水利状况了如指掌,他指出:

    “目前乌伦古河流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4个方面,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用水高峰期,乌伦古河下游河段时常发生断流,近几年尤为严重,对下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使河谷林减少,河谷草场萎缩,农田、草场灌溉困难,严重影响了下游的工农业生产。

    “上下游用水矛盾非常突出,乌伦古河上的用水地区有6个,即青河县、富蕴县、福海县、182团、190团、公安农场,但是各单位各自为政,在水资源的分配和灌溉用水上矛盾十分突出,在青河县萨尔托海以下就有6个大型的拦河水库、拦河大坝、引水枢纽和引水龙口,这样对下游用水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乌伦古河流域是阿勒泰地区最早开发利用的灌区之一,水利工程年久失修,流域内的用水单位还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需要进行节水改造。

    “流域内缺乏河流管理机构,乌伦古河是一条跨县河流,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权威、高效、统一的河流管理机构来管理全流域的水资源,造成了上下游左右岸用水困难和浪费。”

    事实上,阿勒泰地区也已经意识到了乌伦古河的用水矛盾,教肯处长的单位还有另外一个牌子,就是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这个机构于2003年设立,当初的目的就是最终实现对乌伦古河的统一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它还停留在设想上。

    为此,教肯处长也是显得很焦急:“建立水权科学分配的机制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方式,加强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势在必行,我们已向上级建议成立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目前相应的《乌伦古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办法》也已制定完毕,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教肯处长指的东风是希望上级部门通过行政方式来进行安排。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