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致温家宝总理的一封信
尊敬的温家宝总理:
您好!我们是一群在内蒙古草原生活过的北京知青。在内蒙古草原(特别是锡林郭勒盟西部、北部)连年遭受大旱之际,我们斗胆写下此信,望您明察,施以恩泽。
凡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内蒙古草原曾经是一片怎样的地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遭受了特大“自然灾害”,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江南也未能幸免。上海孤儿院面对四面八方源源不断送来的孤儿和弃婴,所需食品难以为继,数千幼小生命面临死亡的威胁。当时全国都在受灾,能从谁的口中挖出救命粮?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草原人民为中央排忧解难,决定收养这些孤儿。内蒙古人民,特别是草原牧人敞开了她们博大的胸怀,无私地接纳了这些来自异乡、异族的孤儿(包括严重残疾的弃儿),牧民亲切地称这些孤儿为“国家的孩子”。国家的孩子!一个令人动情的称谓。它折射出草原人的无私、人性和责任。很多年后,那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小鸟,在草原无私的哺育下成长为一群能够自由翱翔的大雁。这个故事至今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世界,感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时值1967年,为解决“文革”造成的失学、就业问题,国家再次把目光投向内蒙古草原。草原人民再次义无反顾地替国家分忧,收养了我们这些时代的“弃儿”。回想当年,一个二百多人口的牧业队竟欢天喜地的接纳了六十多名知识青年,内蒙古自治区一举安置了几十万各地知青。草原额吉说:这些孩子的父母舍得把孩子交给咱们,多不容易啊!和当年到其它地区下乡的同龄人相比,我们庆幸地称自己为“有娘的孩子”。
从当年我们初到草原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年,时间难以抹去我们心中那片永远的绿色。我们无时不在关注着草原,忧心忡忡地凝望着那片曾经充满生机的绿洲,她犹如精疲力竭的母亲日渐苍老。看着那遮天蔽日的黄沙,六月间饥渴不堪的牛羊,我们怎能不为一些因天灾人祸而返贫的草原牧民们的未来担忧。
最近我们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南方受灾的消息,无情的洪水让人们对灾区人民抱以同情,施以援手。可我们的媒体很少报道内蒙的旱情,(可能因牧业产品的特殊性决定,草原一时饿不死人,也不会发大水冲走蒙古包。)哪怕是连年的大旱,大片草原退尽绿色。草原生态面临着恶性循环:干旱—生态恶化—沙尘天气增加—更严重的干旱。其结果: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正一年年无可逆转地缩小,原来富庶的锡林郭勒草原正以惊人的速度荒漠化,据有关部门统计,锡盟草原的荒漠化已由六十年代的48%发展到今天的75%以上!
造成草原荒漠化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一、对草原的基本建设投入不足;二、全球性的气候异常和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加速了草原荒漠化的过程。
今年入春以来,锡盟草原(特别是西部、北部)持续高温无雨。6月上旬,锡盟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值相比高6-7度。降水量:与常年同期值相比偏少8-9成。锡盟气象局于今年6月11日发出的干旱预警公告,预计北部地区的干旱将持续或发展。(后附预警公告全文)
在举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大大增强的今天,适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我们似乎应该多一点把目光投向草原。对当年无私抚养“国家的孩子”内蒙古草原,对曾把别人孩子视如己出的草原牧人,对那些慷慨奉献却默默忍受苦难的优秀民族,国家有关部门似乎应该做点什么,特别是当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处于无可逆转的灾难之时。
我们于5、6月份派人两赴草原,拍了些草原的照片,希望 能让您管窥草原旱情,并尽早作出决断。
顺祝大安
曾受草原养育之恩的北京知青
2007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