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
2007-07-01

  盛夏时节,驱车行驶在山东威海丘陵起伏的乡间,一望无际的绿色映入眼帘,田野平畴,树影婆娑。“这才是我们理想的农村环境!”一位生长在城市的同行这样感慨。荣成的凤头村、文登的赤金泊村、乳山的打磨村,镇在林中,村在绿中,威海市环保局的王希海说起辖区内的7个“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如数家珍。

  在西霞口村的渔村公园里,很多老人正在散步、聊天,“现在空气好了,走出来活动活动筋骨,心里觉得舒坦。”西霞口村每年投入100多万元搞环境绿化,人均绿化面积达到了200平方米。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西霞口村俨然是一个生机盎然的花园。

  近年来,威海市先后在农村组织开展了“全民绿化”、 “村在绿中”、“绿化先进镇村”等镇村绿化创建活动,重点实施了镇区绿化、河流绿化、园区绿化和庭院绿化等工程。截至2006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6.17%,农村的空气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到达温泉镇的时候,专职环境卫生管理员李国强正在往停在路边的垃圾压缩车里倒垃圾。每天清晨把包干范围内的垃圾整一整,再由垃圾压缩车统一运进城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这是李国强每天的主要工作。另外,他还负责监督管区的环境卫生。镇上像他这样的专职环境卫生管理人员还有139位。

  “以前,我们这儿河道里到处都是各家各户倒的垃圾,堆积的淤泥让原来四五米宽的河道只剩下一两米,河水黑黑的,一到夏天,还会发臭。现在你瞧,这河整得多干净,不仅两边有护栏,还种上了花草。”村民杨怀义自豪地说。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不少地区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而在威海市,农村乡镇已经普遍完善了以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的镇村环境基础设施,在加快镇村自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将城市、园区、企业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向镇村延伸,逐步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向镇村辐射,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也使全市乡镇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改善人居环境一直是我们农村环保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威海市有国家环保总局评定的‘环境优美乡镇’43个,位居山东省首位。” 威海市环保局局长闫吉茂说,“加强绿化,综合整治,就是要让乡亲们能够享受到环境之美。”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