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报道】水清岸绿,碧波拍岸,秦淮河不仅是南京的文化名片,更是南京实施“环保优先”、建设绿色和生态之都的生动体现。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包洪新介绍,今年下半年随着七桥瓮引水工程的启动,外秦淮河的清水将被引到月牙湖,用来冲洗明御河和玉带河,让城东的河流全部流动起来。而到了今年底,南京环境质量综合指标将“冲刺”小康。
城东“死水”变活水
石头城沿线的秦淮河水经过江水冲洗流动了起来,现在已经变的清澈,但城东生活区不断增加,这里的河水却长期是“死水一潭”。
包洪新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秦淮河—长江已经形成了一条流动的水循环链,但由于内秦淮河水位比明御河和玉带河低50—70厘米,因此,城东这两条支流一直呈死水状态,长时间不下雨或入夏后,河水就会发出阵阵异味。早在2001年,南京曾对城东的明御河和玉带河进行整治,花了一年时间铺设河流两岸的污水截流管道,并打通了玄武湖太平门闸—孝陵卫—孝陵寺沟(玉带河支流)的引水通道,虽然这条引水通道仅宽1米左右,每天的引水量也只有2万—3万吨,但这股活水使两条河流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不过随着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和龙蟠路内环东线工程的相继施工,这条引水通道被“掐断”,两条河流又一次成为死水。
包局长介绍,外秦淮河引水的方案已经明确,引水路线为七桥瓮(外秦淮河与运粮河交汇处)—引水泵站(即将兴建)—苜蓿园大街—月牙湖—明御河—玉带河。新铺设的引水管道在城墙附近,有1.5米—2米宽,水量能保证明御河和玉带河再次变成活水。
南京“绿色名片”更厚重
为了打造绿色家园,南京实施了规模空前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经过测算,十大污染企业搬出主城后,全市每年将减排COD1500多吨,减少空气悬浮物690吨,减少二氧化硫2500多吨。
目前南京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尘污染,包洪新说,为了给南京“除尘”,今年除对城建工程以及渣土车进行控制外,今年还将对公交车的“黑尾巴”下“狠手”,将对700辆公交车进行改造,改“喝”天然气,更新800辆公交车成为油气两用车。另外,还将关停103家小化工企业,逐步把“烟囱”搬出主城。
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也大步迈进。包洪新介绍,主城将以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为重点,到“十一五”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5%以上。
此外,包洪新介绍,植树造林将为“绿色南京”增加厚度。据介绍,南京今年森林覆盖率将增加1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新植树造林10万亩;改善绿化条件,主城区每人新增1平方米的绿地面积,这也意味着要增加最少400万平方米的绿地,其中建委已经表示要新增20块绿地。而专家对此生态价值的评估认为接近10亿元,所植树造林的总滞尘能力全年达4.2万吨,平均降噪效果达到10-20分贝,空气湿度增加10%-20%,可吸收二氧化碳固定量58.8万吨,氧气释放量约42万吨。
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