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腮鲈鱼绝迹20年后"复活"
2007-06-22

待产亲鱼

第一代松江鲈鱼宝宝

  东方网通讯员黄慧敏、记者李宏洋6月22日消息:有着“江南第一名鱼”之誉的四腮松江鲈鱼在上海野外绝迹了近20年后,如今终于有望回到沪上市民的餐桌。经过几代复旦人半个世纪的潜心研究,“松江鲈鱼人工育苗、培育的实验室技术”已经成熟,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化生产。

  1999年,复旦大学松江鲈鱼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生命科学学院王金秋老师承接了这项从1955年就开始进行的研究命题。可是随着环境污染、水质下降、河道变迁,1999年时松江鲈鱼基本上绝迹上海滩,在全国也难觅其踪影。复旦大学生科院共组织7个小组分赴全国沿海各地寻找野生松江鲈鱼种鱼,2000年的夏天,终于在山东和辽宁的渔民协助下,找到了这种当地人称之为“身形古怪、长有‘四鳃’的怪鱼”。

  2000年秋,第一批来自辽宁鸭绿江的鲈鱼种鱼被小心翼翼地运回了上海,在长兴育苗场安了家。在长兴岛的第一个产卵季,来自塞北的野生鲈鱼的在江南产下了第一代上海松江鲈鱼宝宝,四腮鲈鱼怡然自得地在上海扎下了根。

  但是专家指出,由于松江鲈鱼数量稀少,我国上世纪80年代就将其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根据有关法规,该类品种经必须经过两代人工繁育后才可供食用。而松江鲈鱼是一种对水质和环境要求高、需要回游的鱼种,如何在人工环境中繁育二代“鱼宝宝”成了难题。

  复旦大学生科院研究组根据野生松江鲈鱼的“母鱼春节近海产卵-鱼苗回游淡水-10月成鱼回游大海待产”的习性,通过人工精确调节水体盐度、温度等,成功模拟出了松江鲈鱼宝宝的“成长路线”。目前鱼苗场已产出16万尾水花鱼苗。2003年,“松江鲈鱼水花鱼苗生产技术”开始申报国家专利,2005年获得专利。

  如今,王金秋带领几个学生一起创业成立了“上海四鳃鲈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陆续成立了复旦大学松江鲈鱼项目组上海青浦驯养繁育基地、复旦大学松江鲈鱼项目组山东文登埠口救护站等,再将松江鲈鱼人工训育实验室技术转化为产业之余,保护这一珍稀鱼类。

来源:东方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