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已成为环保“重灾区”
严循东 2007年6月19日
国家环保督查组对合肥、蚌埠、亳州、阜阳、淮南等5市专项检查结果时指出,工业园区已成为安徽环保“重灾区”。
据介绍,安徽省工业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环评执行率低。园区内企业环评,多数项目由开发区管委会自行审批,属越权审批、降格审批。二是“三同时”执行率低。企业没有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建设治污设施,长期违法生产。三是违法排污问题普遍存在。四是排污费收缴存在问题。有的工业园区长期不征收排污费,有的由管委会自行征收,不上缴政府财政,属严重违法。五是工业园区环保机构不健全,环境管理长期处于真空状态,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发生。
安徽省环保局强调,各地市必须确保完成工业园区整治任务。有关部门还将根据检查结果,清查所有工业园区内的建设项目。
国家环保督查组检查时发现,合肥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合肥海尔特种钢板开发有限公司均有严重的“环保造假”行为。前者排水管网混乱,有偷排嫌疑。后者污水处理站污水管网混乱,污水处理设施隔油池下水管阀门打开后,隔油池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
位于蚌埠市的安徽丰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是环保“黑名单”上的常客。去年,环保部门就对其处以高额罚款。这次检查又发现这家公司稀释排放管道,技术性偷排污水。位于合肥的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每日约产生200吨废水,但检查组却发现只有40吨磷化废水得到处理,污水的PH值高达11.18(正常为6-9),严重超标。
其实,这一现象并非安徽省的个象,而是全国的工业园区的一个普遍现象。工业园区已成为环保“重灾区”,谁来对这一结果负责,当然地方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