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应对全球变暖,你准备好了吗?
2007-06-20
应对全球变暖,你准备好了吗?
5月15日,游客在格陵兰岛沿岸水域参观。 据测算,格陵兰岛的冰盖约为260万立方千米,目前正在以每年100至150立方千米的速度消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6月4日公布的《全球冰雪展望》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冰川、积雪加速融化的严重后果,并呼吁各国联手采取切实行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北京6月19日电(“新华视点”记者李柯勇、王茜、张淼淼)办公室空调温度被限制在26摄氏度以上,不能随意降温——这轻微的不爽快,让许多人突然意识到:“全球变暖”原来离自己这么近。
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管到空调温度这类“小事”,的确不多见。最近,国家连续出台了多项与节能减排有关的环保政策。可在社会公众层面,更多的人还认为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气候灾难只是科幻大片中遥远的想像,并没能察觉平静生活中已处处显现它的身影。
气候变化正悄然影响人们的生活
今年1月末,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大寒”节气,南京北极阁本该10月盛开的秋桂竟绽出了朵朵花蕾,游客们惊喜地嗅着花香,却没有嗅出气候异样的预示。
人们已经习惯了“暖冬”,北方家庭因此节省了取暖费,服装销售商叫苦不迭——他们的冬装不得不提前打折。与此相应的是“酷暑”。5月,四川、重庆又受到热浪冲击,当地居民心有余悸地想起了去年遭遇50年来最大旱灾、上千万人饮用水困难的痛苦经历。
几年来,人们对极端天气已不再惊诧。拿北京来说,2001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导致全城交通瘫痪。2004年夏,仅仅两小时的暴雨量就让京城沦为泽国。2005年5月,20年未遇的强冰雹把成千上万辆汽车砸得坑坑洼洼。
面对如此种种,多数人想到的只是“天气异常”,而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主任刘洪滨说,极端天气的增加主要根源在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让我们放宽视野:全球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萎缩,海平面在上升,台风飓风频繁登陆,动植物死亡率增加……这样一些事件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正日渐影响人们的生活。
新近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指出,气候变化将对我国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海岸带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说,如果再不采取任何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到本世纪后半期,我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气候变暖还可能使江河径流量减少,旱涝灾害出现频率增加。2010年至2030年,我国西部地区每年缺水量将达到200亿立方米。气候变暖还可能扩大虫媒活动范围,导致新型传染病的暴发。
科学家警告说,危机离我们已不再遥远!
“你刚才说全球变暖将造成全球……全球……全球……什么啊?”
用全球变暖的眼光重新审视日常生活
有的生产商鼓励消费者每6个月更换一部手机,而联合国前任副助理秘书长维克曼说,他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我们却变成了不明智的消费者,频繁更换手机所耗费的能源和材料远高于一部长期使用的手机。
开大排量汽车,已成为一些高收入阶层追求生活档次的标志。以往,人们认为这“只是人家自己的事”,顶多招致“奢侈”的批评。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种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消费行为就带有了不道德的意味。
用全球变暖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会得到许多全新的认识。
从碳排放的角度看,矿泉水的“污染”是自来水的一万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说,矿泉水本身非常清洁,但把它从很深的地下取出来,经过一系列加工、运输、销售以及空瓶回收,再算上瓶子、易拉罐、纸箱、塑料袋等包装,耗费的资源和能源远远高于自来水。
能吃上“反季节”水果蔬菜,一直被认为是科技和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之一,但用来培育反季节作物的温室却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坐在家中,就能享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产品,这得益于发达的现代运输业,但人们很少去估算其运输过程会消耗多少能源,排放多少污染。
科学研究已经基本确认,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虽然工业企业的“贡献”首当其冲,但日常生活中碳排放的危害绝不可小视。以空调为例,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中一半是空调消耗掉的,通过换算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十分惊人的。
数百年来,地球的气候在人类一点一滴的活动中逐渐变暖了,我们每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当然,为了应对全球变暖而降低生活水平,是人们一时难以接受的,但现在的紧迫问题是,要唤起人们更加自觉的环保意识。
不久前,北京大学清洁发展机制协会对10个省市19所学校进行了“气候变化”青年人意识调查,有四分之一的人觉得气候变化很重要但是不紧迫;在回答“您认为谁更应关注气候变化”时,多半人选的是“政府”,选择“年轻人”的仅占2.38%。
节能减排催生“清贫”生活时尚
全球变暖迫使人们反思时下流行的消费观念。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家华说:“我们不希望人们只像谈论天气一样谈论气候变暖,我们需要的是行动,是上上下下的行动。”
应对全球变暖,普通人能做些什么?专家们的答案是: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选择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
不能小看这些“小事”。研究表明,如果小汽车少开一公里,平均可少排放二氧化碳220克左右;放弃一次2000公里的飞机旅行,则可以减排278公斤;将普通家庭室内温度冬天调低2摄氏度,夏天调高2摄氏度,一年的减排量就将近一吨。
面对正在“发烧”的世界,我们“清贫”一些又何妨?可喜的是,节能减排已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
一种被称为“乐活”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一些年轻人追捧:吃有机的天然食品,买当季水果蔬菜,避免过多的农药和化肥;购买本地产品,降低运送燃料和多余包装消耗;穿衣简单朴素,衣料多选择棉、麻等自然质地,减少工业加工或染色;出行尽量步行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能不买车就不买车,一定要买,也买混合动力的新型燃料车。
“乐活”是英文缩写“LOHAS”的音译,其原意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一种“碳排放计算器”软件已在城市写字楼里出现。据悉,它可以用简单的计算方式,帮助人们了解起居、出行、购物等行为所产生的碳排放状况,进而选择最为环保的方式。
今年“五一”节前夕,环保主题网站“绿游”开通。在有关的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用碳排放计算器算出,开这个会的碳排放总量为4280.21公斤,并承诺在中国西南山地种植32棵树,以抵消这些碳排放。
人走灯灭、使用节能电器、用低温洗澡水、把饮水机早关一会儿、少开一天车、穿简单朴素的衣服……这些传统的节约行为,在全球变暖的形势下,正在被赋予崭新的时尚含义。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北盘江的改变,藏着普通人的公益心
从我心做起,“益”起守护生命之“源
今日春分 | 走进一场暗淡春色的山火
最美游客照的打开方式,你get到了吗
13元奶茶,5元包装费,你被“包装刺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北盘江的改变,藏着普通人的公益心
从我心做起,“益”起守护生命之“
最美游客照的打开方式,你get到了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