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危机敲响环保警钟
2007-06-15

  近期,太湖蓝藻事件还未结束,巢湖蓝藻污染又浮出水面,一连串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事件频频出现,带给人们沉重的思考:

  “太湖蓝藻事件”象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全社会关于环境污染乃至生态环境的大讨论。从表面上看,“太湖蓝藻事件”仅是因为“比往年提前近1个月暴发”,但诱发其产生的真正原因却是因为太湖上游长期遭受污染,且因气候变暖导致太湖水面水温升高所致,这绝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自然灾害。

  由于气候变暖的原因,导致了全球气候环境的恶化。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如果不能杜绝人为的污染与破坏,不能唤起从政府到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那么,我们到底该拿什么来拯救这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呢?

  
痛:日益恶化与人为破坏

  据资料显示,从1906~2005年的10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4摄氏度,预计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升高1.1~6.4摄氏度。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全球变暖的步伐,人类未来的生活环境将越来越严峻。

  近年来,飓风、龙卷风、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的频发,截至2007年6月10日,中国南方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897.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6人,失踪12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59.1万人;2005年7月,印度孟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死亡一千多人,灾民达二千多万;2005年夏,丹尼斯飓风袭击美国,而后,卡特里娜飓风又袭击了佛罗里达州,使得很多人在那场灾难中丧生,并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由于气候变暖,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传播。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出现了30种新病毒,它们中的很多,比如“非典”,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冰川消融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如果再不立即遏制冰川融化的势头,人类的生存也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相对应的,是我们自己人为的破坏加剧了环境恶化。2005年11月,松花江受到重大化工污染,造成沿岸居民停水数天。太湖蓝藻水污染问题,引发了无锡市民抢购饮用水的局面。更为气愤的是,在蓝藻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太湖周边的300多个重度污染的企业,每天依然向太湖倾泻大量的污水。如此美丽的太湖居然成了垃圾、污染物的“集散地”,除了气愤还有的就是切骨的痛心。

  
怒:推卸责任与胆大妄为

  据资料显示,从1995年起,太湖就被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的重点。10多年间,仅围绕国家太湖水污染防治,就投入了80多亿元,建设了包括77座污水处理厂在内的九大类共176项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其中,“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是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通过了由中科院、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等组成的专家组验收。如此巨大的投入与如此先进的技术,却依然造成了蓝藻大面积的暴发,水质严重遭到破坏。“蓝藻事件”发生以后,无锡市政府表示:今年入夏以来,我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爆发,形成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来水水源地水质。不难看出,无锡市市政府把导致污染的原因归结为水位低、干旱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这里用的是“水营养化”而不是“污染”,并且市政府把这次水污染事件是当作自然灾害来看的。这是明显的推卸责任的行为,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许多官员不怕污染只怕不出政绩,他们没有想过要为老百姓的利益负责,没有想过要对老百姓的生活负责。

  日前,无锡市政府对5名在太湖水危机中治污不力、玩忽职守的直接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无锡市周铁镇镇长吴旭、宜兴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盘君等5人分别受到行政记过、行政撤职处分。

  在太湖水生态危机发生后,小化工企业集中的宜兴市(无锡市辖)周铁镇、丁属镇部分企业继续顶风违法,连续在夜间偷偷向太湖超标排放污水。对此,我们不仅要问,诸如周某等人如此胆大妄为、熟视无睹的可耻行为还有多少仍然在继续,到底如何才能真正根除这种无视恶果的行为呢?

  
喜:政府关注与全球焦点

  我们也应该看到,政府对于治理环境的决心还是坚定不移的。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1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在此之前,我国政府于6月4日正式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前对于污染事件的相关处理决定及措施,这一切都足以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以及治理决心。

  在本次“八国峰会”上,遏制全球变暖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在会议上表示,中国正在着手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进一步致力于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同时八国集团领导人6月8日通过一项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计划,强调采取创新措施,支持开发和使用洁净能源,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性影响。今年11月,为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更加有效地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将在伦敦召开一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控制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对话会议。由次可见,气候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

  
忧:治本之道与全民参与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的解决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如何根治这些固疾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北方参考报记者分别采访了相关专家(详见三版)。中共中央党校社科教研室秦刚主任表示,对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根本治理环境问题应从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健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重在全民参与这几方面入手。

  工业化发展时期的英国伦敦,世界有名的雾都,这雾并不是通常气象意义上的天气状况,而是工业污染带来的迷茫。1950年春天,伦敦连续三天被黄色的浓雾笼罩着,四千人死于与雾有关的疾病上。伦敦人开始清醒了,不改变是行不通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迷雾消失了,泰唔士河清澈了。由此可见,环境污染问题是可以治理的。

  重要的就在于要全民参与,只有我们从每个人自身做起,从每一个细微的行为上做起,加强环保意识,实实在在的参与进环境保护的大环境中来,再加上坚定不移的执行监管力度以及合理配套的法律法规,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环境会很美!

来源:中国民营经济周刊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