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无锡“水危机”彰显环保问题严重性
严循东 2007年6月13日
无锡“水危机”引发一场“环保风暴”:当地一些企业因违法向太湖排污而遭到严肃查处或遭勒令停产整顿,相关政府部门责任人也因“监管失责”被问责查处。无锡市辖下的宜兴市5位政府官员因在对相关企业违法排污上“工作不到位”或“监管失责”,分别受到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行政撤职等处分。
事件虽然处理了,但从众网友的评论中,不难看出环保问题的严重性。
网友A:太湖周边城镇星罗棋布,是周围几千万人民的生命之源,怎么能允许建造如此多的化工厂?这些污染太湖的化工企业是谁审批的?
网友B:当地为了图一时之利,却毁了世代子孙生存的环境,实在是令人痛心。环境一但被破坏了,治理起来难度就比较大,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如果为了经济,连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都不要了,要再多的钱还有什么用?
这是地方政绩观出了问题,片面追求GDP,而绿色GDP在官员脑子里则淡薄。
网友C:太湖周围的环境污染已经整治了多年,为何越整治越糟糕?政府的基本责任是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既然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早已知道化工厂对太湖的污染破坏,为什么没有立即采取措施关停这些排污企业?
网友D: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结果。 要治理首先得从主管官员的观念上解决问题。治理污染不能只是一阵风,更不能流于形式。当地政府要从子孙后代的角度去决策,不能满足于眼前利益,也不能用当地的环境换取政绩。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反醒的问题。之所以这样,笔者认为是政府在环保问题上弄虚作假,数据是如何得出的,“打造绿色家园”一值都在关注。还是政绩观在作祟。
网友E:太湖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还是人祸。违法成本相对过低是这些企业向太湖排污的直接原因。再加上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太弱,使得这些企业更加猖狂。有的政府官员甚至沦为违规排污企业的保护伞,不打掉这些保护伞,治理整顿这些化工企业只能是空话。
网友F:此次太湖污染也处理了一些渎职的官员,显示了政府治理太湖的决心。但是,处理一些级别比较小的官员对太湖的治理能起到多大作用?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行政撤职等处分是否太轻?希望这次处理渎职官员能激起更多官员和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让环保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是大家都知道、看得见的问题,人人心中都明白。地方保护伞是政府打开的,如何打掉这些保护伞,是一个大问题。
总之,从网友的评论中,我们不难看出环保问题的严重性。“环保风暴”真正起作用,必须发动广大群众来进行,否则环保到头来还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