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居民仍在“粉尘暴”中苦熬
2007-06-13

淮北路被当地居民称为“灰尘路”

  “煤灰山”让居民闭门不敢出

  造成漫天灰尘的主要原因是附近一大片露天堆放的粉煤灰场。记者6月11日再次来到淮北路,和去年看到的一样,大白天住户家家关门闭户,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不时有拉着粉煤灰的大卡车进出“煤灰山”,所过之处扬起漫天灰尘。

  路边开杂货店的余奶奶指着家门前台阶上厚厚的灰尘说,“这是早上扫的,现在成这样了。屋里每天扫几遍还是不行,桌子上整天一层灰。”余奶奶家是开杂货店的,可根本不敢开门,都是关起门来做生意。住在路边的人家一年四季都不敢开窗,可灰尘还是顺着门缝、窗户缝往里灌,挂帘子都挡不住。上班的、上学的,回到家后都呆在家里。

  一阵风刮来饭都没法吃

  从余奶奶家出来,记者看到一个中年人正拿着自来水管往路面上洒水。洒水的余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小五金厂就在路边,每天至少要往路面洒四五次水,附近六七十户居民,很多人每天都有这么一项工作。“工人吃饭时,屋里坐不下,就要到外面坐,可好好的饭菜,一阵灰刮过来就没法吃了。每天吃饭前,先得往路上洒水。”但这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车子太多,水很快就干了。尤其现在天热,洒下去的水干得更快。刚洗过的衣服,轻轻一抖,灰尘就直往鼻子里钻。要是穿件浅色衣服,出去过不了一个小时,领子边上就是一道黑印子。我们盼下雨,怕刮风,下雨虽然道路泥泞,可至少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一刮风,不把自己从上到下‘武装’好,绝对不能出门。”

  漫天灰尘几次吓跑客商

  在邻近煤灰场的淮北路上,记者看到不少民宅大门紧锁,外墙上写着“整体出租”。附近居民告诉记者,有条件的人家陆续搬走了不少。由于环境太差,即使四五十元一个月,这里的房子还是很难租出去。“由于房租便宜,也有人来看房,可一看这环境,都打消了念头。”

  开沙发加工厂的张先生春节前后在路边租了三间房子作为车间,如今他叫苦不迭。“来往车辆24小时不断,吵得人实在受不了。做好的沙发也不敢久放,得赶紧运出去,不然蒙上灰尘都不好卖。”最让张先生郁闷的是,漫天灰尘已经几次“赶”走了客商,有几回客商来看货,一看到这里的环境,刚谈了几句就匆匆告辞了。

  老居民灰尘里生活了20年

  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原居民李奶奶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起,这一带陆续建起了十几座拌灰场,从此运输车辆和灰尘就没断过,至少有20年了。“我跟老伴年纪大了,将就着过,可孙子们不能一直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吧。”李先生在这里居住了十几年。“我跟爱人谈恋爱时,这条路上就这么大灰尘,现在我女儿都9岁了,一点改观都没有。孩子天天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做家长的真不是滋味。”

  六七处“污染源”尚无搬迁计划

  粉尘污染困扰居民20年,为何没能解决?记者再次采访了桃花社居委。社居委阮主任说,灰场存在确实有近20年了,最早是电厂的煤灰坑,后来有关单位建了一座煤灰搅拌场,接着有六七个私人老板租地建起搅拌场。地是从当地人手里租的,在社居委领执照。阮主任说,社居委一直在争取将这条路纳入小街巷改造项目。路修好了,灰尘问题也就解决了。记者问,如果道路改造,煤灰搅拌场是否取缔或迁到偏僻的地方?阮主任说,这些搅拌场都有合法手续,目前还没有搬迁和改造计划。

  淮北路上的居民则另有看法:“这条路去年修过一次了,可很快又被来往的大车压坏了。灰场还在,运输车还从这走,路修好了,灰尘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吗?”

来源:中安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