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越治越污”蓝藻提前暴发
2007-06-04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植物。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加剧了水质恶化。图为太湖中的蓝藻。

  太湖蓝藻暴发,无锡用水陷窘境

  被太湖滋养了千百年的江苏无锡,眼下正遭遇一场严重的用水危机!

  进入5月份以来,太湖蓝藻提前暴发,水体变色发臭。5月28日前后,居民用水开始感觉到明显异味,其后,情况愈加严重,居民家中的自来水腥臭难闻,不仅无法正常饮用,甚至洗衣、洗澡等都成问题。目前已进入夏季,这场突如其来的水危机给城区100多万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5月31日上午,记者赶到无锡。走出车站,空气中隐隐有一丝腐臭味。“我们已经闻不到了!”出租车司机小杨笑着说。

  路上,不时有装满桶装水、瓶装水的电动小三轮疾驰而去。不少小区、商场门前,堆放着大量的桶装水。

  市中心的一个规模不大的宾馆,几位正在用餐的客人窃窃私语。“刚才一开水龙头,一股臭味扑鼻,现在,手上还有余味呢!”服务员端着饭菜过来了。“你们烧菜做饭用的什么水?”一位客人看着饭菜有些迟疑。“当然是纯净水啦!”服务员回答。“我们洗澡怎么办?”“这个……没办法。”服务员面露难色。

  “洗澡怎么办?”记者问一位当地的朋友。“先用自来水冲,然后用桶装水从头顶上往下浇,冲掉臭味。”“那一天需要多少桶装水啊?”“我们一家三口,三四桶肯定是要的。”

  纯净水供应充足,总体价格稳定

  水危机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

  “引江济太”(引长江水入太湖)、提高水质、打捞蓝藻、加强监测、组织净水、稳定价格……一系列措施渐次展开。

  截至30日下午4时,无锡市20多家主要超市、大卖场紧急调运20万箱纯净水。这些纯净水都是在市经贸委组织下从正常渠道进入市场的。从市区主要大型超市供应瓶装水情况来看,总体上满足了市场供应。除在29日发生了短时间的哄抢情况外,纯净水的市场供应和价格总体稳定,一些大型超市甚至还让利10%销售。对于困难群体,政府部门已经组织了20吨纯净水免费发放。

  31日下午,记者走访了一些小超市,瓶装纯净水的价格基本没有浮动。不过,在市区永乐路附近,几位小贩在叫卖桶装水,标价是15元/桶。“比平时贵了1倍还多。”一位妇女摇摇头走了。而据另一个市民说,有些城乡结合部的小贩心更黑,他们把价格抬高到每桶二三十元甚至更贵。

  “这样的情况,我们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无锡市政府副秘书长朱仲贤说。目前,政府已经出台规定,对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经营者予以重罚。

  目前水厂出水已达国家标准

  其实,太湖蓝藻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暴发,但以往并未对城市自来水的水质造成太大影响。今年,蓝藻暴发提前了1个多月,且来势汹汹,猝不及防。

  据分析,今年太湖蓝藻提前暴发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温,二是少雨。无锡市气象台解释说,上一个冬季是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冬天,整个冬季的日平均气温比往年要高2摄氏度多,这导致蓝藻没有被大面积冻死,为来年的暴发积聚了条件。继“暖冬”之后,今年入春以来气温继续走高,为蓝藻的疯长提供了适宜条件。据统计,整个5月份也是历史上气温最高的月份。

  温度偏高,使湖水蒸发量加大,偏偏今年降水又奇少,直接导致太湖水位急剧下降。据了解,目前太湖水位是50年来的最低值:2.97米。

  随着“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和自来水公司采取了强化措施,“目前自来水厂出水水质已经达到国家标准,是无毒的水。”朱仲贤说,针对残留的腥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联合攻关。

  5月31日,朱仲贤接受记者联合采访时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的自来水水质就比昨天好得多。”一些记者当即跑到盥洗间检验,发现臭味果然淡了不少。

  跳出“越治越污”怪圈,太湖期待共同治理

  有关人士指出,太湖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导致蓝藻的疯长。因此,这次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除了天气原因,水体污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追溯太湖污染治理的历史,时间可谓久矣,但太湖水质却每况愈下。

  上世纪90年代提出“2000年太湖水变清”目标,当时估算每年进入河道和湖泊的工业废水只有5.4亿立方米,生活污水的年排放量也只有3.2亿立方米左右。而到了2000年,排放的污水量却增加了5倍:监测数据显示,当年太湖流域点源污水排放量53.3亿立方米!

  太湖,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打开地图会发现,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体的话,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和发展的各类“血管”。

  既然如此,治理太湖不是一省一市的事情,环湖城市必须携起手来!

  “我们的态度是从自身做起,带头治理太湖。”无锡市有关人士表示。他同时大声疾呼:“太湖涉及苏浙沪两省一市13个县市,沿湖城市都要积极治污,共同保护太湖!”

  “一定要树立一盘棋的观念。”区域问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认为,目前已经有了一些现成的机制和载体,比如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关键是如何增强其权威性,使其充分发挥管理、协调、监督的职能。同时,在上下游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功能区之间,应当建立一种利益补偿机制。

  “不要总等到发生危机才想到共同治污,这样往往会很被动,经济损失不说,还可能引起公众恐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徐长乐说。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