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天然林被严重破坏。 海南日报记者 范南虹 摄
6月1日上午,记者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森林法》及《海南省林地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暨海南天然林环保世纪行动员会了解到,3月12日至4月13日,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与省林业局、省农垦总局林业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在东方等12个市县调研时发现,海南省天然林、天然次生林遭到严重破坏,市县、乡镇、村委会、农垦及其他组织机构管理的301万亩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也面临严重威胁。
动员会上,省林业局局长朱选成汇报了海南省天然林保护情况。他说,海南天然林资源保护历经坎坷,先后遭遇4次大的砍伐,一是上世纪五六年代,由于国家战略需要,农垦大面积砍伐天然林改种橡胶;二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区群众刀耕火种,烧山狩猎,毁坏天然林种木薯、山兰;三是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少数企业投入林业,毁坏天然林种芒果、槟榔、松树、马占相思等;四是上世纪末至2003年,毁坏天然林种橡胶、槟榔、绿橙等。
朱选成说,2006年以来,全省发生的林业行政案件就有1001起。一些地方、企业和个人,以牺牲天然林资源为代价,在东部毁林种槟榔、菠萝;西部毁林种橡胶、甘蔗;南部毁林种芒果;中部毁林种橡胶、绿橙、木薯等。
动员会上,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调研组公布了一份此次执法检查的《前期调研报告》。
《报告》说,2000年以来,新一轮砍伐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栽种经济林的行为呈蔓延之势,许多地方25度坡度以上的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几乎被砍光,一些山坡被砍成“和尚头”,即使35度坡度以上的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也未能幸免,有些地方砍伐坡度甚至超过60度,有的还在继续向山顶上砍伐。
调研的12个市县中,除一两个市县和几个保护区外,毁坏天然林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市县毁林多达10余万亩,少的也有两三万亩,在一些保护区内,被砍伐山头也随处可见。琼海、三亚、陵水、白沙、儋州、五指山、东方等市县毁林较为严重:琼海市级保护区白石岭森林公园,有3座山被砍伐,据有关人员估计,砍伐面积达4000亩。在白石岭北面和西面,长约20公里山坡上,山脚到山顶种满了槟榔和橡胶,种植坡度有的超过60度,天然植被毁坏殆尽。陵水光坡镇大牛岭、香水湾至岭门一带毁林和在林间种槟榔的现象十分普遍,累计面积达1万多亩。
调研发现,水源林破坏范围很广。牛路岭水库库区地跨琼海、万宁、琼中三个市县,调研组所到之处,看到除靠水库面3-5处岩石峭壁上生长的水源林尚未遭破坏外,其他地方水源林砍伐得所剩无几,槟榔成片种植在水库边。昌化江上游万冲镇南流村一带,江两岸的水源林有100多处被砍,毁林面积多达3000余亩。其它像大广坝、松涛水库、南渡江上游的水源林都遭到大规模大面积破坏。
调查结果表明,市县、乡镇、村委会、农垦及其他组织机构管理的301万亩的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面临严重威胁。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