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将野化训练的人工繁育朱鹮放归自然
2007-05-31


2007年05月31日 15:23:3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陕西宁陕5月31日电(记者 梁娟)31日上午10时,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13对经过野化训练的人工繁育朱鹮“情侣”从笼中相继飞出,落在附近的稻田、湿地和绿色丛林。    

    这是中国首次正式对人工繁育的朱鹮进行野化后异地放飞,也是人类第一次将人工繁育朱鹮放归大自然。这
标志着中国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由单纯的人工抢救开始转向回归自然的新阶段。

    26只朱鹮遗传品质好,年轻健壮,具较强繁殖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它们将在离目前世界惟一的野生朱鹮种群近100公里的地方相邻而栖,繁衍后代。    中国鸟类环志中心专家和当地朱鹮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将利用无线电跟踪与电视监控系统,对野化放归的朱鹮进行监测和野外巡护,同时对回归自然的朱鹮进行生态学和行为学相关研究,为以后更多的朱鹮放归野外提供科学依据。

    野化放飞是指在模拟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将人工繁育的朱鹮进行野化训练,使其适应野外环境后,再放飞到野外历史分布区的过程。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将人工野化驯养繁殖的朱鹮科学地放归野外,是扩大恢复朱鹮栖息地,解决野生朱鹮分布范围狭窄的现状,避免疾病和自然灾害对朱鹮种群毁灭性灾难的有效途径之一,标志着中国朱鹮拯救工作进入回归自然的新阶段。

    朱鹮野外生存必须有“人户、大树、水田”,中国朱鹮野化放飞基地宁陕县寨沟村,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90.2%,水田530亩,泥鳅、黄鳝、小鱼等朱鹮最喜爱的食物丰富,与陕西洋县野生朱鹮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较为接近。

    朱鹮保护专家路宝忠对朱鹮异地野外放飞后的生存状况持乐观态度。他说,中国2004年开始在陕西洋县华阳镇对23只人工培育的朱鹮进行了野化放飞试验,目前在野外可直观见到13只,保存率达57%左右,而且放飞的朱鹮已孵化出6只幼鸟。

    “野化放飞的朱鹮能够生存并繁衍后代是朱鹮野化放飞取得成功的标志,这为首次的正式放飞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路宝忠说。

    朱鹮又称朱鹭、日本凤头,俗名“红鹤”,被誉为“稀世珍禽”、“吉祥鸟”和“东方宝石”,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重点保护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20世纪中叶以来几近灭绝。1981年5月中国专家在陕西洋县发现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种群后,引起世界关注,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美、英、日等国发来贺电,祝贺朱鹮在中国重新出现,并希望得到科学拯救。    

    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国际组织关注支持下,中国朱鹮保护研究的成绩举世瞩目,数量已由7只增至1000多只,人工种群512只,野生种群500多只,主要分布在陕西境内的秦岭一带。

    今后,中国还将在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对人工朱鹮野化后进行异地野外放飞,逐步恢复野外种群的历史分布区,同时为其他国家朱鹮历史分布区恢复野外种群提供经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