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技术节能更强调延长产业链
记者调研发现,西北地区并不是没有开展节能降耗的工作,只不过地方上更强调经济的发展。比如宁夏经委提高高耗能产业门槛,比如详细分解降耗指标到大型工业企业,再比如强调通过技术进步节能,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尤其是技术节能工作成效很大,因为进行技术改进不仅能降低能耗,还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
“自从我们将两台半密闭式电石炉改成了密闭电石炉,每吨电石生产成本至少降低220元钱。”宁夏大地集团董事长魏彦辉对记者说。作为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单位,大地集团在全国首家使用了全密闭电石炉,目前已经投入两台,另有四台在改造。
技术改造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能耗。魏彦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能耗账:半密闭电石炉生产每吨电石需要3500度电,700公斤兰炭,960公斤白灰;全密闭电石炉每吨只需要3100度电,600公斤兰炭,900公斤白灰,还可以回收尾气400立方米,并且白灰和兰炭粉末可全部回炉利用,没有浪费。
但是,相对于这些节能降耗工作,宁夏更强调的是要延长初级产品的产业链。“对于像宁夏这样经济增长比较依赖资源拉动的地区,要想实现节能降耗,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延长能源工业的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同等能耗下,工业产值增加,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单位GDP的能耗。”宁夏经委副主任王永耀这样对记者说。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宁夏现在正全力打造能源重化工基地——宁东基地,计划“十一五”期间投资超过1000亿元,引进国外先进煤化工技术,生产甲醇、二甲醚、煤变油等产品。按照规划,2010年以前,在宁东基地5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将会集中1500万吨至2000万吨煤化工产品。到2020年,产生效益每年的增加值在800亿元到1000亿元之间,相当于全区去年经济总量的1.5倍。
在宁夏能源化工基地,记者看到煤基二甲醚工厂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配操作。这个预计一个月后投产的工厂年生产二甲醚达21万吨,硫磺0.55万吨,是目前国内产量最大的一个甲醇—二甲醚联合生产项目。
高耗能省区节能降耗仍待破题
“这些高耗能地区,能耗降不下来,关键不在于面临种种困难,而在于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有专家这样对记者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之所以严厉地规定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指标,并不惜把GDP的增长预期降低,就是因为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不是经济增长速度不快,而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太多,环境污染严重,难以为继。”
而且,在节能降耗方面,西北地区其实大有可为。国家统计局根据经济普查数据研究发现,如果计算能源效率绝对趋同的节能潜力,西北地区以陕西为目标,内蒙古的节能潜力为50%,甘肃为35%,青海为43%,宁夏为73%,新疆为19%。如果这一数据扩大到全国,以全国能源消费效率最高的福建为参照,陕西的节能潜力为62%,新疆为69%,甘肃为75%,青海为78%,内蒙古为81%,宁夏为90%。
有专家提出,西北地区要想落实好国家节能降耗的措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抑制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度。由于近年来资源和原材料价格高涨,这类生产行业大多产能过剩。而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又与高耗能行业基本重合。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煤炭行业投资增幅高达33.4%,原煤产量增长11.9%,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显示,在电力、铝冶炼、煤炭和炼焦行业中,没压缩改扩建项目的大中型企业所占比重较高,分别为64.8%、61.5%、55.2%和50%。电力、铝冶炼和煤炭、炼焦,都是西北地区的重点工业。
更重要的是,要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入手,切实降低能源消耗水平。最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耗水平居高不下,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的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高投资支撑的。高投资无疑需要某些高耗能行业,如钢铁、水泥、电力、化工原料等行业的高增长,反之将无法平衡社会供需,也无法实现经济高增长的目标。所以,降低能源消耗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切实改变目前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合理调配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