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走防沙治沙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2006-03-15
        “找出适合沙区发展的经济之路,就是找到了防沙治沙的金钥匙。”——北京市防沙治沙办主任李金海

  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林业局)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2002年专门成立了北京市防沙治沙办公室。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建生态城市,办绿色奥运”,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圆满完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一大批以防沙治沙为主要目的的国家、市重点生态治理工程,形成了以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为骨干的防沙治沙体系。

  林木绿化保生态 防沙治尘见成效

  防沙治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自然和生态规律,依靠科技,多部门协同作战,多种治理措施综合运用。近年来,北京防沙治沙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以大工程带动,掀起了防沙治沙新高潮,全市上下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影响首都生态环境的国家和市防沙治沙重点工程,成效显著。截止到2005年底,北京市林地面积达83万公顷,林木绿化率达到50.5%,森林覆盖率34.3%,沙化土地面积呈平稳的下降趋势,五年下降近3个百分点;同时,防沙治沙为改善首都的空气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据有关部门监测,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由2000年的0.16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的0.14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由2000年的177天增加到2005年的234天,共增加了57天。
  现在,北京市的防沙、治沙、治尘和水土保持模式,已经成为全国的样板工程。深入研究,大胆探索的结果是走出了一条造福于民的“科学治沙、集约经营、绿富并举”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

  求真务实治沙尘 与时俱进谋发展

  几年来,北京在防沙、治沙、治尘工作中加强各级领导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科技含量,吸纳社会资金,总结推广治沙模式,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搞好北京的防沙治沙工作,也是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市委、市政府专门建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召集人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市发改委设立了办公室。各区县也相继成立了以区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研究、协调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区县发改委设立了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林业、水利、农业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项目办公室和技术指导小组,市、区县、乡镇各级政府层层签订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把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把任务和责任具体分解,落实到人,并将防沙治沙成果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
  二是坚持以大工程为龙头,带动防沙治沙的大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市上下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影响首都生态环境全局的重点工程,如三道绿色屏障、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工程、水源保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等。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从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到检查验收,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在全市防沙治沙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全面提高防沙治沙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人才优势。市、区县在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中分别制定了科技支撑方案,聘请专家做顾问,指导工程建设。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抗旱节水造林技术,如应用生根粉醮根、施保水剂、铺膜、套袋、营养苗造林等,增加科技含量,建立一批试验示范区,突出特色、突出水平、突出效益。积极发展“数字首都林业”,推动防沙治沙工程管理的集约化、精确化、科学化、信息化,全面推进首都防沙治沙现代化建设。
  四是严格工程项目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严格管理,实行按规划立项,按项目搞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按工程项目安排资金,按效益考核的工程建设制度;积极推行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资金使用报账制、设计审批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度,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实行招投标制,采取合同制管理,对主要植物材料(包括苗木)和设施设备实行政府招标采购。坚持先区县自查验收,然后市级复查,严格遵照北京市有关治沙工程检查验收办法,确保工程质量。
  五是加快机制创新,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探索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全民参与的防沙治沙新机制,使更多的公民能够投身到首都的防沙治沙事业中来;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造林绿化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行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和其它农民合作形式。
  六是防沙治沙模式化。创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探索出农村防沙治沙的十大治理模式:速生丰产林模式、林药间作模式、生态走廊模式、生态旅游模式、荒滩治理模式、特色经济林带模式、沙坑治理模式、乔灌混交治理模式、林牧治理模式、林水经济林模式。区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后续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创新发展有模式 治沙绿化能致富

  北京市防沙治沙巧妙地把治沙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发展沙地果园和速生丰产林已超过200万亩,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从业农户近40万户,成为郊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在中国(北京)首届沙产业博览会上,北京团充分展示了首都近年来防沙治沙、绿化造林建设成就和沙产业建设成果,受到了与会领导、兄弟省市同行和观众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参展的60个产品有18项获得优质产品奖;十五期间,北京市林下经济蓬勃兴起,涌现了一批林下食用菌、饲料桑种植、柴蛋鸡、肉鸡养殖示范基地,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
  案例一:种植桑树——发展循环经济。
  大兴安定镇圣树公司基地。2003年,防沙治沙办为鼓励农民投资搞试点,他们在沙地上建起大棚种植反季节果桑,每年春节一过,桑葚即可应市,不仅价格高(最高价格可以达到100元/公斤),而且供不应求,更可吸引众多的游人前去采摘尝鲜;而每年修剪下来的大量桑树切枝,碾碎之后还可以种植蘑菇,而种植蘑菇后的桑树枝碎屑又可以作为肥料培育树苗。事实证明,这个办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吸纳了更多的闲散劳动力,当地人积极性高涨,因游手好闲而打架斗殴、赌博偷窃的事件也大为减少。
  案例二:养植蘑菇——发展林下经济。
  通州永乐店镇。自2000年起,为了防沙治沙、改良盐碱土壤,永乐店镇营造了大面积的杨树速生丰产林。目前全镇已发展速生丰产林6万多亩,人均拥有1.5亩,林木覆盖率达到了55%。他们聘请专家,以科技营林,发展林下经济,采取林菌间作模式,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5年初,永乐店镇建成了高标准综合菌种和“菌棒”生产加工厂、林下食用菌生产暖棚及水利、电力等配套基础设施,以推广林菌间作、发展林下香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亩均收入可以达到8000元以上。最好的一个4口之家,搞了5亩食用菌栽培,一年下来收入可达7万多元!
  此外,永乐店镇还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林下饲料桑种植,不仅解决了当地饲养业饲料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地面覆盖,防止沙地扬沙起尘。
  案例三:发展节约型经济。
  北京防沙治沙办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更科学更合理的节约型经济模式。2005年,他们指导房山区大安山乡在已关闭的小煤窑作试点,把废旧的矿井改造成养菌场,蘑菇年产已经达到20万吨。在废旧的矿山上种植树木,在矿井里养植蘑菇,变废为宝!
  现在,防沙治沙已成为北京郊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收奔小康的载体,“治沙-绿化-致富”,如今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条富裕起来的重要途径。
  这标志着北京的沙产业体系建设已初具雏形。

  绿色奥运新北京 依法治沙好政策

  尽管经过多年的建设与整治,北京市的防沙治沙取得了较大成效,风沙危害有所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从总体上看,北京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比较脆弱,生态质量还不高,防沙治沙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风沙危害是目前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不仅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危及到北京的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影响到首都的国际声望。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对北京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北京”、“绿色奥运”作为人们的普遍要求和历史的必然选择,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提起“绿色奥运”、说到“还北京蓝天”,用“心急如焚”来形容北京防沙治沙办主任李金海的心情并不为过,这个防沙治沙的“实干家”代表北京“治沙人”向社会发出了倡议:
  ——增强领导与群众防治风沙的责任感和急迫感。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教育和培训活动,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增强对防治风沙的责任心和迫切感。防治风沙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有关部门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将防治风沙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沙。
  《防沙治沙法》、《草原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已经形成了较为配套的防沙治沙法规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治理与开发行为;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严厉制止掠夺式的开发经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严禁采伐;在治理区域进行的大型建设项目,严格执行植被恢复制度,收取的费用全部用于恢复植被建设;积极普法,严格执法,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有效的保护现有的植被。
  ——制定防沙治沙技术和产业政策,建立新的激励机制。
  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要从单纯的政府驱动机制,转向政府推动与利益驱动相结合的新型运作机制,进一步实行优惠政策,积极推行个体承包造林、管护等方式,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鼓励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承包治理;允许不同经济成分购买沙地使用权,进行治理开发;积极推进股份制、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展股份造林;进一步明晰权益分配制度,实行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治理者对治理后的沙荒地享有优先开发权;治理开发允许继承与转让;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变帮扶办法,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以粮代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贫困治理区的扶贫力度与投资,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机制。
  根据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议加强对工程的监督管理。包括制定防沙治沙工程的前期工作程序;工程施工招标制度;工程监理与审查制度;林木种子检验制度,销售资质与业务许可制度;建立防沙治沙工程监理培训机构;尽快制定防沙治沙技术标准等。
  ——组建跨行业的防沙治沙机构。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农、林、水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实施系统性防沙治沙。即林业部门的重点是在适宜地区植树造林,而农业和水利部门的重点则是通过实施“农牧民永久性生存与增收工程”建设,解决过度垦殖和过度放牧现象,使退耕退牧成为可能。当前农、水部门的重点是强化基本农田和基本牧场建设,发展集约化农场,以提高土地承载能力,促进退化耕地和退化牧场退耕。
  李金海希望借助媒体向全社会呼吁:
  “国家对于防沙治沙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因为,我们都渴望让北京的天空不再因沙尘弥漫而失去应有的蔚蓝!”
  “因为,我们都渴望北京的空气更清新!”

  环境优美生态好 治沙更上新台阶

  防沙治沙生态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和好事,随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提高,一个政府与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不久前,北京第三次土地沙化清查工作显示,5年间,北京市沙地已减少了1613公顷,相当于5个多颐和园的面积。其中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永定河流域,通过人工种树种草等措施,已有92%以上的沙地转变成林地。
  北京市在防沙治沙方面下定决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沙治沙工作全局,充分抓住并利用好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战略机遇,围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全民尽责、全社会参与,构建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屏障,治沙与治尘相结合,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努力建设比较发达的防沙治沙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保障体系,实现沙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不久,《北京市“十一五”防沙治沙规划》即将出台。
  北京将用8到10年的时间,彻底根治北京的沙化土地。
  北京防沙治沙提出的奋斗目标是:
  到2010年基本完成首都防沙治沙生态体系、沙产业体系和沙化土地监测预警与效益评价体系建设,就地扬沙起尘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使北京城近郊区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在同等天气条件下继续下降,为北京成功举办“绿色奥运”和京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到2020年实现沙区生态与产业良性循环,基本遏制风沙危害;
  到2050年,首都北京将拥有“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城市青山环抱”的生态环境和优美景观,并将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与产业协调共进的宜居城市。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这说出了北京“防沙治沙斗士”们的心声!
  不久的将来,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北京将以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姿态令世界瞩目。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