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银鱼“游”回东丽湖
2007-05-21

  银鱼在天津被称作“面鱼”,是早年鱼鲜挑子吆喝的需要。因为“银鱼”吆喝起来不上口,而“面鱼”上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银鱼通体绵白、肉质嫩软、形若白面。银鱼炒鸡蛋,撒点葱花,是江南人的吃法。天津人口味儿重,喜欢在银鱼鸡蛋中俏上韭菜,摊成“托儿”,即所谓的“面鱼托儿”。将面鱼托儿夹进新烙的家常饼中,被天津人看成是独有的美食。  

  银鱼种类很多,分布甚广。我国长江及以北的主要河流湖泊,大都有银鱼生存。一般来说银鱼有大银鱼与小银鱼之分,这是两种不同的品种。

  在我国最有名的大银鱼,南方属“太湖银鱼”,而北方则属“天津银鱼”。

  天津产的银鱼有两种。一种叫做“银睛银鱼”,鱼眼为黑圈白眼珠,这种银鱼在太湖地区也有出产。另一种叫做“金睛银鱼”,黑眼圈金眼珠,唯有天津一地产。据记载,早年以产银鱼出名的老监政署,也就是金钢桥下的三角地带,清代曾经天下驰名,有个叫崔旭的清人为此写过一首好诗:“一湾卫水好家居,出网冰鲜玉不如。正是雪寒霜冻时,晶盘新味荐银鱼。” 金睛银鱼在清代为进奉朝廷的贡品。可是,天津的工业化步子迈得早,污染也来得早。上世纪50年代末期,天津银鱼就绝种了。多少年来,那里连泥鳅都找不到了。

  银鱼回到天津鱼市,全是南方运来的冰冻海鲜。上点岁数的天津人说,与过去的天津银鱼比起来,应该算是孙子辈儿了。它骨头很硬,与过去天津的“面鱼托儿”没法比。是啊,随着江河湖泊的日益枯竭和水体营养化,许多地方连银鱼的孙子辈儿都见不到了。能够在重金属元素日益增多的水质中生存下来,它们的骨头还能不硬?

  好在天津有人执意要在本地养出记忆中自己的银鱼来!奇迹终于发生了,东丽区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在东丽湖放进一些银鱼苗,不仅养活了,还意外得到繁殖。在银鱼上市的季节里,游客来到东丽湖休闲垂钓,便会看见湖中游着牙签般长、银簪般粗、透亮雪白的银鱼,人们兴高采烈,惊讶地嚷嚷:“天津又有银鱼了!”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