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名城 生态都市
2007-05-17

我市“创模”带来五大创新,明日至19日,将迎来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

 环境优美的亚艺公园极大改善了城市景观,周围的土地也因此大幅升值。

黄昏时分,禅城环境优美的文华公园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

  【前言】

  佛山,南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地带,一座激情洋溢的产业名城,一个迈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都市。

  历史上的佛山,名列中国“四大名镇”和“天下四聚”。明清以来,佛山以铸造、纺织、陶瓷业强盛而著称,1872年,民族资本家陈启沅创办了全国第一间缫丝厂,使佛山更成为我国现代纺织业的发祥地。

  今天的佛山,以产业强市、制造业名城而声名远播。2006年,佛山工业总产值飙升到7070多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达2900多亿元,税收收入440多亿元,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80、全省的1/8。佛山微波炉年产量占全球的48.6%,居世界第一;数码相机年产量占全球的15%;建筑陶瓷年产量占全国的60%;铝型材和不锈钢建材年产量占全国的40%。

  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佛山带来繁荣富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污染,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显。

  如何使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相协调?作为历史悠久的产业城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工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一直以来,佛山人为破解这道难题做出了许多努力。

  明清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规划住区、把铸造和陶瓷产业不断从居住区外迁。多次组织乡绅出钱、乡民出力清理淤塞的汾江河及内河涌。人们爱环境、讲卫生蔚然成风。

  1960年,佛山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全国卫生红旗市。上世纪90年代末,我市及原南海、顺德市便陆续确立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佛山确立了“一市辖五区”的行政格局,下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区。如何建设大环境,管理大城市、做强大产业、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承前启后,以大环保作为切入口,把创模作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难题的“金钥匙”,决定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范围从中心城区延伸至全市五区,形成“五区同创,城乡同创”的大好局面。

  多年来,通过深入推动创模工作,全市环保工作已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人大、政协、纪委全程跟进,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职能部门统筹监管、各司其职,市区镇统一部署、三级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五区同创”,推动佛山创模以先进带后进,以城市带农村,由点及面,创模犹如星星之火,在佛山大地已成燎原之势。

 澜石(国际)金属交易中心是禅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高明白石坳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我国最先进的垃圾填埋场之一。

  1、创模

  创新传统产业

  经过多年的大力整治,佛山的传统产业得到提升。陶瓷企业废水实现了循环使用,达到零排放;所有喷雾塔均进行了深化治理,除尘和脱硫效果非常明显;还建起了陶瓷废物循环生产基地,回收利用陶瓷废渣。

  同时,加大全市陶瓷企业的搬迁整合力度。目前,我市的陶瓷生产企业已由鼎盛时期的4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200多家。禅城区澜石关闭了13家陶瓷厂,腾出近900亩土地建设了澜石国际金属交易中心,有效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环境的优化。

  对纺织印染行业,全面推行集中生产、集中供热和集中治污,基本形成了“企业预处理,集中污水处理厂终处理”的治污模式。

  对水泥行业,按照留强去弱的原则,全市先后关闭了6家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设施差的水泥厂。其余的26家水泥厂全部进行了大型袋式除尘器改造,有效地消除了水泥粉尘污染,每年还能回收粉尘达17万多吨。而本月11日,三水区政府刚刚与当地4家水泥厂企业签订关闭协议,承诺今年9月1日起关闭停产,当地水泥厂污染问题有望得到根治。

  对电力行业,不断关闭小电厂,全面建设脱硫设施,并通过“上大压小”工程,有效削减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

  佛山还加大了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目前,我市获得清洁生产企业称号的企业达16家,清洁生产企业数位居全省第一。  

  2、创模

  创新工业园区

  行政区划调整后,市委市政府在对佛山的发展战略决策上,始终将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将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将建设工业园区和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工业发展的方向和产业强市的基础,真抓实干,成效显著。

  当前,园区已成为佛山经济的增长点和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的主战场。佛山不断强化循环经济理念,向着集约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迈进。

  全市7大工业园区,严格执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明确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污染防治要求。南海区丹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把好项目入园关,通过严格筛选,引入项目68个,其中有3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已投产企业22家,全部实现清洁生产,该园区成为全国首个挂牌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八大环保产业园之一。

  高明沧江工业园率先开展全园整体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随后各大园区也全面通过了认证,获得了国际通行的“绿色名片”。  

  3、创模

  创新城市形象

  佛山以创模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城市环境面貌、内河涌、道路交通、垃圾处理等进行了重点整治,有效地提升了的城市品位,逐步树立起现代化的产业城市形象。

  南海区对中心城区附近的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投巨资改造,建设了大型开放式休憩地——千灯湖,每当夜幕降临之时,碧水荡漾、绿树环绕、千灯竞放、游人如织,市民可尽情享受产业强市所创造的生态成果。

  顺德区德胜河原来两旁窝棚林立,通过整治,凸显美丽的水乡特色,水波轻泛,流动之美,沁人心脾,成为顺德新城区“一河两岸”的中轴风景线。德胜河顺风湾段,更是清流湾湾,绿影婆娑,人在其中,如临画境,这一带已成为市民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生活重要舞台。

  顺德区桂畔海整治前河道淤塞,水体发黑变臭,通过引入活水、疏深拓宽、路堤结合等整治后,水质和两岸景致大有改观,如今的桂畔海碧波荡漾,碧蓝如海,两岸花红柳绿,美不胜收。

  三水区西南涌,因沿岸污染企业多,曾一度黑水如墨。2004年,三水区以 “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规划理念,对其进行了彻底整治,搬迁了河涌沿岸近50家企业和80户居民。整治后的西南涌清水长流、鱼翔浅底,两岸绿树成荫,雀鸟纷飞。

  近几年来,佛山通过抓重点,上工程,推示范,促治理,有效地促进了河涌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全市范围内累计整治内河涌长度约93.4公里,完成投资约35.1亿元。包括汾江河在内的城市内河涌,水质和景观都大有改善。

  位于高明区苗村白石坳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总投资约3亿元,通过公开招商,最终选定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下属子公司为投资人。从2006年1月至今运营一年来,场区的建设与管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国家和有关部门多位领导到现场视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场区内规范化的管理和优美洁净的环境,一改人们心目中垃圾填埋场环境脏乱差、苍蝇满天飞的印象。目前,该填埋场正着手打造佛山环境教育与旅游基地,使之成为市民环保教育的活教材。

  针对佛山中心城区内道路狭窄,机动车辆密集,交通堵塞,尾气污染严重的问题,2003年起,我市斥资200亿元,兴建全长近百公里的“一环”高速干线,将五区联为一体。2006年正式通车后,机动车尾气污染得到了有效缓解。

  如今,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正着手加快推动广佛地铁的建设,助之以天然气公交的上马,可以想象,未来佛山的交通将进一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4、创模

  创新村镇建设

  佛山以创建生态示范区、镇、园、村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促进佛山环境建设由城市向镇村辐射,在发展村镇经济的同时,有效改善了村镇生态环境,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已成功创建省、市级生态示范区93个,其中生态示范镇3个,生态示范园6个,生态示范村84个。

  禅城区南庄镇罗南村,是众多具有佛山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新村镇典范之一。罗南村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进步,2006年,罗南村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拥有3家“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1家“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企业。与此同时,罗南村全面整治美化河涌,营造水乡美景,充分演绎珠三角的水乡情韵,整个村庄呈现一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好景致,罗南人也过上了“少有教,老有靠,病有报,行有路”的幸福生活。

  5、创模

  创新政府治理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佛山在研究制定“十一五”经济社会考核办法过程中,大胆创新政绩考核办法,增加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城市生态环境指数”两项社会发展方面的考核指标,突出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未来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如果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的数量,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环境保护,将直接影响其政绩。

  2005年,佛山启用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对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排污企业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视。监控内容包括废水排放量、COD、氨氮等,同时还通过视频监控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情况。目前,全市共有73家企业纳入监控范围,监控企业COD年排放量占全市排放总量的65%。今年,全市将COD年排放量占全市排放总量85%的企业,全部纳入在线监控网络。

  2006年9月,佛山向社会推出了公众举报违法排污行为奖励办法,规定对公众举报的违法排放工业废水行为,环保部门经调查证实并作出处罚决定后,将根据举报人的贡献程度对举报人进行奖励,最高奖金可达10万元,激励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督管理,有效遏制了企业的违法排污。

  2004年初,佛山启动了世行申贷工作,面对世界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确定了佛山市四个项目作为珠江流域综合整治项目二期项目的子项目,计划总投资人民币11.06亿元,申请世界银行贷款7200万美元,目前已通过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的审批,既拓宽了环境整治的资金渠道,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其中镇安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项目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同时承担禅城与南海交界区域的污水处理,该做法得到世界银行的认同,并因此获得227万美元的全球环境基金赠款。

  创模犹如一只无形的巨手,无处不在,不断优化着佛山的发展环境。目前已有美国杜邦、泰科、科勒、加拿大北电、德国西门子、博世、日本丰田、爱信精机、东芝、三洋、松下、韩国三星、浦项、中国宝钢等3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佛山投资了70个项目,49家国内500强企业投资了66个项目,法国汤姆逊、瑞典利乐、香港溢达等世界著名企业也争相在佛山投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映成辉。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榜上,佛山由2005年排名第24位一跃为第9位,其中环境竞争力排名由第49位提升为第21位。

  创模重在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一届领导班子已接过创模的接力棒,将环保列为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市委书记林元和、市长陈云贤一上任就接连深入环保部门调研,更在新春上班首日首抓创模工作。

  林元和还多次表示,宁愿放缓GDP的增速,也要先把环境质量搞上去。当前, “三年促变,绿地佛山”的号角已吹响,创模将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产业名城,生态佛山”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更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来源:佛山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