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保官员遭遇“沙尘暴”看官媒互动
2007-05-15

从环保官员遭遇“沙尘暴”看官媒互动

严循东  2007年5月15日【摘自:长江商报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今年3月一次环保宣传中遭遇“沙尘暴”,而这一幕被在场记者抓拍下来,连续发动“环保风暴”的潘岳宣传环保时遭遇“沙尘暴”,这幅尴尬图景被舆论解读为“大自然的惩罚”。在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潘岳承认当时对批评有点感觉(因沙尘暴不归环保局管),不过思想很快转变过来,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喊冤。他还对拍下这组照片的记者表示感谢,并要推荐为年度环境新闻奖

看到潘岳这个表态,想起其在前段时间接受中青报采访时说:从政之后我多次被媒体在某些细节上‘修理’或‘误会’过,但后来都解释清楚了”从这点来说,政府官员要有点承受力——表态没几天,潘岳立即又以一次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媒体修理”超强的承受力,这种宽容舆论批评和监督的姿态很值得赞赏。

舆论对那张“潘岳遭遇沙尘暴”照片进行批评甚至调侃时,别说当事人潘岳“有感觉”,说实话,就是我这个以批评为业的旁观者都有点鸣不平:其一,治沙不是环保局的事,而是林业部门管;其二,开明的环保局这几年为推进环保做了不少事,在信息公开上也是走在各部委前面,这与开明官员潘岳的个人努力分不开,沙尘问题不是一两天可以解决的;其三,从与潘岳有限的几次交往看,感觉其非常尊重和支持媒体,非常看重媒体力量对环保风暴的推进。

然而潘岳在“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加强合力”的认识下不仅接受了调侃,承受了“修理”,还对记者表示感谢并要推荐为年度环境新闻奖,官员这种对批评开明的承受,必将促进一次官媒关系的正和博弈。所谓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潘岳在承受批评中获得社会赞许,媒体和舆论在官员对批评的宽容中会更加理解和支持环保,而环保事务也将在良性互动中凝聚到更多的合作资源,吸引到更多公众的深度参与。潘岳坦诚的宽容,弥合了可能的误解和冲突,在“无论赞美还是调侃,大家都是为了环保”的共识认知下实现了正和博弈。

确实,无论媒体怎么敏感,他们是为了环保这个公益事业;无论网友多么苛求,他们也是出于对破坏环保者的痛恨——一个官员,如果他真正坦荡无私,如果他真把自己服务的公益看得比私人面子重要万倍,他一定会在“共同的利益感觉”中感受到舆论批评者的公心而非恶意,一定会以寻求共识的心态和合作的姿态面对这种批评。只有这样公权与舆论才会实现正和博弈,整个社会的利益才会不断增加;也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和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公益服务,而不是把力量消耗在互相的误解与冲突中。

不得不说,现实中这样的官员不是太多,所以公权与舆论的关系有时呈现的是“零和博弈”与“负和博弈”:冲突中没有胜利者,甚至都是失败者,整个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面对媒体和舆论的批评,有些官员和部门动辄起诉媒体,要媒体向其赔礼道歉,或者通过其他非正式渠道兴师问罪——这样做只能让媒体舆论与部门、官员总是保持一种紧张关系,分散各种社会力量用在公益事业上的精力。早有学者说过,和谐的官媒关系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正表现在正和博弈的建设力量中。(文:曹林)

 
严循东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