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鱼儿会号啕大哭
2007-05-14

  恐龙死了,但中华鲟活了1.4亿年。在长江里畅游的鱼类,再没有比中华鲟更了不起的家伙了,它能长到500公斤重,可以活40年之久。尽管体型庞大,却能洄游千里群集迁徙。然而在长江水利委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仍将生活旅居在江西江河湖泊里的中华鲟和胭脂鱼等6种国家级保护鱼类列入了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

  是我们看不懂鱼的表情,也看不到鱼的眼泪,所以才无视它们的死伤和逃亡?假如这些鱼在网内挣扎时会号啕大哭,我们还会继续捕杀吗?

  昔日渔业村而今名不副实

  乐平市镇桥镇渔业村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专业捕鱼村。当地百余户村民曾经世代以船为家,驻扎在鄱阳湖以捕鱼为生。然而,由于捕鱼产量逐年减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们就逐步退出渔业,外出打工,如今,整个村里仍在从事老行当的不足10户。渔业村的名字仅仅是历史的记录。

  江西省渔政局资环科科长吴书源也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在我省峡江,鲥鱼的产量有100多吨。但在1997年,他们再次去峡江,却一尾鲥鱼都没有捕到,鲥鱼已经被列入了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

  六国长江考察未发现一头白鳍豚

  2006年11月13日,中国、美国、英国、日本、瑞士、德国的科学家联合开展了为期38天的“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活动,科考路线覆盖了白鳍豚在长江中的整个历史分布范围,结果未发现一头白鳍豚,科学家们称这个结果证明白鳍豚种群状况极度濒危,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动物。

  吴书源说,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拥有长江流域最丰富的生物物种,可以肯定的是,鄱阳湖境内的鱼类数量也在呈总体下降。他向记者列数了鄱阳湖境内的保护鱼类,国家级保护鱼类有6种,其中白鳍豚、白鲟、鲥鱼已经多年不见踪迹,江豚、胭脂鱼、中华鲟,如今也在长江告急,或许它们还能活到下个世纪,但它们的数量使它们的优良基因延续下去变得困难,前景是越来越不乐观了。

  谁放逐了这些鱼儿

  水环境污染是生活在长江的珍稀鱼类的一大杀手。根据省环保局最近发布的2005年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我省2005年共排放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12.33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21.02%。此外,频繁的航运和采砂活动给长江带来噪声污染、江湖水质变浑浊、湖床地貌特征被改变等,都使得长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往鱼类清净的洄游、产卵、孵化环境一去不复返,幼鱼也无法再像祖宗辈们那样健康地发育成长了。其结果就是,长江鱼类种群衰退,甚至趋于灭绝。杀鸡取卵式的过度捕捞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关专家指出,长江生物种群和数量减少,主要受江湖阻隔、水域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从2002年7月至2003年4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对包括我省赤湖在内的长江中游三省的5个阻隔湖泊的鱼类进行了调查。专家发现,由于围湖造田、拦湖筑坝,除鄱阳湖和洞庭湖外,其他大型湖泊已失去与长江母亲的联系,影响了不同水域群体之间的遗传交流,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下降,从而导致种群生存能力下降。中华鲟和鲥鱼这些长江的洄游性鱼类,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在去年11月南昌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陈大庆无不黯然地宣告:“如今在长江流域,鲥鱼已难觅踪影,濒于灭绝。”

  濒危生灵会否重生?

  “为保护长江濒危物种,经中央政府批准,我们建设了一些濒危物种救护中心,有的已经投入运行,有的还在建设中”。吴书源告诉记者,总投资543万元、由农业部批准兴建的国家级江豚救护中心——江西江豚救护中心目前已经在运转中,中心由设在南昌的中心站和星子县、湖口县、都昌县的三个分站组成,对覆盖鄱阳湖5000多平方公里和长江江西段152公里长水域的江豚进行全天候的资源动态检测和救护。

  2003年,总投资675万元、由农业部批准建设的中国第一个野生胭脂鱼救护中心在九江落户;投资1083万元,中国首个官方大鲵(即娃娃鱼)驯养繁殖救护基地也已在我省宜春市靖安县的三爪仑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开工建设。然而,千百万元的资金只是对一个物种的延续,何时才能让这些濒危的生命得到复兴呢?

  为了创造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类在频繁的经济活动中,以令人震惊的速度让一批批长江生灵们前赴后继地游向毁灭。现在,人类已经察觉到了他们势必将为生物链断裂的后果付出代价。开始醒悟的人类能否再次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弥补这些作出牺牲的金字塔底部的生灵,迎接长江生态复兴时代的来临,仍有待时间的解答。

  【流亡者档案】

  ■江豚

  温水型近岸小型齿鲸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不同的季节里江豚比较集中于某一段水域。由于经济价值非常高,江豚多遭捕杀,野外数量急剧下降。

  ■中华鲟

  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我国特有的暖温性大型溯河洄游鱼类。它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在鱼类进化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水中活化石”。

  ■鲥鱼

  暖水性溯河名贵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繁殖季节由海入珠江、钱塘江、长江等作生殖洄游,平时生活在海洋。产卵场主要在我省赣江中游一带,1974年曾高达1500余吨,以后即大幅度下降,原因是过度捕捞了怀卵亲鱼,造成补充群体数量不足,幼鲥在江河湖川索饵肥育时受到大量捕杀,使补充群体数量急剧减少,正在和将要兴建的水利工程对其产生严重威胁。

  ■白鲟

  属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为半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暖温性中国特有大型河川名贵珍稀鱼类,淡水四大名鱼之一。近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其他原因,资源日趋下降,现已临濒危。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于1983年和1987年两次发布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将其列为一类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动物。

  ■胭脂鱼

  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温水性河川名贵大型中下层鱼类,易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闽江及长江水系。成鱼体侧中轴有1条胭脂红色的宽纵纹,雄鱼的颜色鲜艳,雌鱼颜色暗淡。此鱼一般在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水位及水温较稳定的急流浅滩中繁殖,3~4月产卵。目前野生状态个体的数量正逐年趋于下降。

来源:江南都市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