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紫河的昨天 今天 明天
2007-05-09

  穿紫河由竹叶港、费家湖、长港、三闾等大大小小的河段组成,西起常德市城区竹叶港,东至南石昏,全长18公里。

  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一条被厚重的历史文化浸润的河。据传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荆楚,曾在这里行吟;唐代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10年,常到这一带采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老一辈市民的记忆中,她是一条母亲河,穿紫河河水清澈,空气清新,白鹭成群,绿柳成荫,纯洁、静谧、美丽。人们世世代代用它来灌溉、航运、养鱼、饮水,在这里耕种、放牧、采菱。穿紫河,曾是两岸人们的人间仙境,樵夫牧童们的一方乐土。

  政协提案 顺应民意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这片古老的土地。随着城市的西移北扩,穿紫河也由原来的环城河变成了现在的城中河。穿紫河成了城区的排污沟和纳垢池,河水严重污染,水体变质发黑,两岸腥臭扑鼻。

  针对穿紫河被严重污染的情况,常德市政协在5年前召开的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综合治理穿紫河的提案。当年即被常德市政府列为重点提案办理。从2002年初,常德市全面整治穿紫河,水利、城建、规划、园林、国土等部门迅速进行了调查研究,聘请中国水污染与废水资源化研究中心、北师大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治理工程的实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模拟预测和研究论证,完成了穿紫河综合整治工程系列规划设计论证。随即,省发改委批准了穿紫河综合治理工程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安排常德城市污水产业化项目国家预算部分资金的通知,为穿紫河综合治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穿紫河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这年9月12日,穿紫河畔的金色晓岛广场彩旗飘飘、人头攒动,穿紫河综合治理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

  人们纷纷给媒体致电、写信,谈感受、表决心、提建议、献计策。市民杨达的信在《常德晚报》发表后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家住穿紫河畔紫桥小区的俞民生、俞国强父子更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从2003年至今,先后写下了10多篇展望穿紫河远景的诗篇,表达了全市人民渴望穿紫河美景早日实现的共同心愿。

  截污引水 综合治理

  根据常德市政府决策,第一步是河流治理,即还清工程;第二步是两厢开发,即风光带建设。落脚点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一个生态化、园林化、休闲化的穿紫河。

  穿紫河两岸原有11处、42台总装机容量6000千瓦的排水泵站向河内排放污水。治理穿紫河,首先必须截污!

  自2003年以来,常德市政府委托国家测绘局地下管线勘测院和广州市城市信息研究中心等4家单位,完成了江北城区55平方公里、853.17公里各类地下管线的勘查任务,完成了洞庭大道、柳叶大道等6条主干管道和153条小街小巷污水管道的清淤、翻修、改建和新建,敷设管道近90公里。与此同时,在城市中区兴建了船码头,在柏子园建成了2座装机200千瓦的截污机埠,在北区兴建了夏家垱装机300千瓦的截污提升泵站,加上原有的建设桥污水提升泵站和即将建成的楠竹山截污泵站投入运行,截污能力达到29万吨/天,使江北城区70%的污水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不再直接排入穿紫河水系。

  由于长期排放污水,加上水体几乎没有流动,黑臭的污染物沉积穿紫河底已深达2米,不亚于一个贮藏在河底的污染放射源。2003年8月至次年9月,从船码头到南石昏,在全长9.4公里的河面上,10条挖泥船轮番作业,日夜奋战,共清淤144.66万立方米。同时,还完成了6处水上构筑物的拆违扫障和2处鱼池扩卡、退池还河的施工任务,使穿紫河的水域面积增加了15%。站在刘海砍樵雕塑前的武陵桥上,眺望波光粼粼的穿紫河,细心的市民一定会有个感觉:如今的穿紫河,水面宽了,水体活了,水色清了,再也闻不到原来的那种刺鼻的臭味,而代之以两岸木芙蓉、刺月季沁出的淡淡暗香。

  穿紫河原来之所以污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条没有源头的哑河,是一潭死水。

  中国水资源废水资源化研究中心的专家们,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实地调查,取样监测、模拟实验、微机仿真,确定了引沅江水入穿紫河的方案。利用三水厂设计供水的富余能力,从沅江引水入穿紫河。经过4个多月的苦战,2005年底,引水工程顺利竣工。目前,每天向穿紫河送水15万吨,年均送水220天,每15天可串换一次水体。穿紫河水质各方面指标基本上达到了IV类水质标准。穿紫河全面实现了清洁活水。

  水在城中 人在画中

  穿紫河的治理不仅牵动着常德人民的心,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了给亚洲地区城市污水治理提供范例,由德国汉诺威市政府发起,联合常德市政府、湖南省建设厅、荷兰乌特奇德市政府,共同向欧盟提出了《常德市城区穿紫河污水治理个案分析》城市河流污染治理战略项目申请,并获得批准,这是我省第一个获得欧盟赞助的城市环保项目。今年3月13日,德国、荷兰10位专家组成的代表团抵达常德,与常德市政府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建设一条生态化、园林化、旅游休闲化的穿紫河是穿紫河建设的终极目标。综合治理后的穿紫河,将全面实现净化、美化、绿化、花化和亮化,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站在穿紫河的立体模型图前,一幅形象的、完整的穿紫河风光带画面便活生生地展现在笔者眼前:鳞次栉比的建筑群星罗棋布,绸带似的绿化带蜿蜒其间,从起点西端竹叶港至终端城东南石昏,两岸大大小小的景点错落分布,雕塑千姿百态,间以小桥流水,亭台花榭,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在18公里河流两岸,建有《古城遗韵》、《新园春律》、《紫河漾碧》三个大的景区。《古城遗韵》景区有“秋韵广场”、“芦荡风韵”、“曲院风范”、“渔歌唱晚”、“疏林秋月”等景观景点;《新园春律》景区有“商务中心”、“体育中心”、“高教中心”、“行政中心”等各类中心;《紫河漾碧》景区则有“水天一色”、“柳堤绿阴”、“紫缘广场”等休闲处所。沿穿紫河堤将修建园林景点和雕塑小品,两岸还规划新建和改建22座桥梁,实现一里一桥,一桥一景,五步一小景,十步一大景的小桥流水景观。

  “水在城中,城在景中,人在画中!”真是风光无限,韵味无穷。

来源:常德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