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电:人水和谐新境界
2007-05-04

  4月14日,我们溯江而上,到达此行采访的最后一站——金沙江溪洛渡。在金沙江的深山峡谷之间,孕育着三峡工程的四个“兄弟”: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座电站。

  生态保护从图纸开始

  溪洛渡、向家坝两项工程已经先后开工。2006年8月,三峡总公司组织编写《水电工程招标文件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技术条款》,环境保护从最早的设计图纸开始,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

  向家坝工程建设指挥部副主任姚元军对记者说,工程有专门的环境统计报表,每个施工单位每月向环境管理中心报告一次,中心再根据报表实地察看。

  在向家坝工地,为降低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施工单位对爆破时间进行了调整,采用了定时爆破和毫秒微差爆破方式;对工程车辆喇叭鸣放加强了管制,在距离居民区较近地段修建了隔声屏障。为解决向家坝水电站泄洪雾化的问题,泄洪消能方式由原先的挑流消能改为跌坎式底流消能,增加投资17亿元。

  向家坝水电站工程砂石来自30公里以外的人工料场,如使用公路运输,将大幅节省投资,却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植被损坏和水土流失。经综合权衡,最终采用了31公里皮带输送洞方案(隧洞段占30.4公里),虽然土建投资增加了1.8亿元,但可从根本上减轻水土流失。

  在山高坡陡的区域施工,明挖对地表植被的损坏是无法避免的。为了减少损坏,溪洛渡、向家坝两工程的对外交通遵循“少占或不占用耕地、林地,少损坏或不损坏植被”的原则,尽量用桥梁、隧洞替代明路。溪洛渡工程场内交通由“以明路为主”方案改为“以隧洞为主”方案,增加交通隧洞约12公里,明路减少了20公里,“桥隧比”由20.43%提高到43.94%;向家坝工程对外专用公路总长11.2公里,其中隧洞桥梁路段5.3公里。

  为及时掌握工程施工对环境系统的影响,三峡总公司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了7个流域性系统监测和研究,范围涵盖水情、泥沙、水土流失、局地气候、地质灾害、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等领域。目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已建成,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监测系统尚处于研究阶段,其他系统均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大熊猫、白鲟与古木都各得其所

  第三次全国大熊猫普查表明,在金沙江开发区域内,四川雷波、马边、美姑等10个县有野生大熊猫分布,总数量在100只以上。其中,位于雷波县境内的麻咪泽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最南端的栖息地,距离溪洛渡电站约50公里,向家坝电站在其下游100公里左右。

  大熊猫专家说,从实地情况来看,这些水电站均系干流河道开发,不直接渉及大熊猫在当地固有的栖息地,不会破坏大熊猫在这一流域内的栖息地环境。相反,向家坝电站的建成可使这一带局地气候趋于改善、脆弱生态逐步修复、植被更加茂密,这一变化恰是大熊猫最喜欢的。

  白鲟、达氏鲟、胭脂鱼是金沙江特有珍稀鱼类。为了保护这些珍稀鱼类,三峡总公司在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下,组织有关院士、专家开展了“金沙江一期工程对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及替代方案研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审批意见,设立了自然保护区,进行人工增殖放流。目前,向家坝工程施工区内正在建设一座珍稀鱼类增殖放流站。此外,三峡总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和专家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对长江上游珍稀鱼类水生生物的生活习性、种群变化正在开展系统监测与研究,项目投资约3亿元。

  金沙江畔,有许多珍稀的“大树古木”。向家坝水库蓄水后,移民搬迁初期,三峡总公司就制定了移民林木保护方案,给予移民林木二次费用支付。为保护溪洛渡施工区左岸一株百年古木,场内道路5号公路改线,并为古树专铺水管增设了花坛;向家坝工程也开展了水库淹没区古树木调查,制订了古木名木移栽工作计划。

  “四个一”的水电开发理念在延伸

  著名水利专家蔡其华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要依靠长江自然内在调节而回复原有的平衡已是不现实的;当务之急是必须采用人为力量及早进行矫正,促使长江流域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三峡工程的修建与金沙江梯级开发,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作的努力。

  对于人水和谐,三峡总公司对此有生动的诠释,这就是“四个一”的水电开发理念。三峡总公司李永安总经理说:建好一座电站,就是要创建精品工程;带动一方经济,就是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一片环境,就是要努力实现开发与保护双赢;造福一批移民,就是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让库区移民分享建设成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金沙江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良机。据溪洛渡坝址所在地云南永善县县长肖本敏介绍,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为1000多万元,2006年就突破了1亿元;云南昭通市也算了一笔“工程账”:由于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2006年至2012年,通过固定资产投资,可累计为昭通市增加生产总值29.7亿元,平均每年4亿元左右;电站建成发电后,每年至少增加生产总值13亿元,对昭通的经济发展产生持久的拉动。

来源:光明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