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祭灯燃烧了780年
2007-04-30

 蒙古族人民为了永远纪念成吉思汗,一直坚持长年祭奠的制度。成吉思汗陵后殿供案上的长明灯已经整整延续了780年。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每天一早,达尔扈特人斯迪都会走进成吉思汗陵后殿供奉成吉思汗和夫人孛尔帖灵柩的灵包,首要工作是给供案上的长明灯加满酥油,让这盏神灯的火焰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永无休止地燃烧。

成吉思汗病逝后,蒙古族人民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为蒙古民族统一、振兴和发展建立卓越功勋的英雄,一直坚持长年祭奠的制度,到今天,祭祀成吉思汗的“神灯”已经整整延续了780年。

斯迪今年40岁,正式身份是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办公室副主任。2004年4月,他接替父亲成为一名神圣的“雅木图”(专司成吉思汗祭祀的人员)。成吉思汗的守灵人——达尔扈特人传到斯迪这一辈已经是第39代。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那楚格介绍说,蒙古民族祭祀成吉思汗的活动,每年都有数十次之多,分为大型祭奠和小型祭奠,每次祭祀都有固定的日期和规模。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是一年中祭祀活动规模最大和最为隆重的一次。”那楚格说,这天当金色阳光撒满青色草原的时候,虔诚的达尔扈特人把成吉思汗的“银棺”从“八白室”(供奉成吉思汗及其家人灵柩遗物的白色毡账)“请”到2.5公里外的甘德尔敖包东草滩上,举办盛大的祭典,成千上万的蒙古族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场面壮观。

“清朝政府指定500户达尔扈特人专门祭祀成吉思汗,如今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户,但其中负责成吉思汗陵守护和祭祀的仅有少部分。”斯迪说,他担任“雅木图”一职是按照传统世袭制,父亲传授给他的祭祀知识对外界仍然严格保密。

斯迪的父亲、67岁的朝鲁巴特尔老人告诉记者:“达尔扈特人祭祀的知识和规矩都是父子之间口口相传,这套坚持了780年的祭祀制度非常完整、珍贵,已经入选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那楚格说,成吉思汗祭祀主要表达了蒙古民族对长生天、祖先和英雄的崇拜,已经成为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曾经一度失传的《成吉思汗祭祀金书》已由达尔扈特人重新编撰完成,共制作两套,一套由成吉思汗陵档案馆永久保存,另一套专供达尔扈特人祭祀使用。

来源:网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