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 鸠
喜 鹊
棕头雅雀
伯 劳
林 鹨
红胁蓝尾鸲
莺 鸟
白头鹎
鸟是人类的朋友,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平衡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野鸟的兴衰是衡量人们生态环境的一把标尺;也有人强调:人与鸟的友好相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志;更有人呼吁:不能破坏鸟类的生存条件,鸟类的濒于灭绝,将会导致人类走向衰亡的生态灾难……因此,爱护野生鸟类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良知和公德。
近年来,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野鸟的踪影在不经意中增多了,这是一个生态环境确实有所改善的喜讯。它告诉人们,随着濠河等河道水质的改善,绿地面积的持续增加,树木丛林的日渐茂密,鸟类栖息的处所多了,觅食的空间大了,市民们的护鸟意识也不断加强,在人与自然的一天天磨合与和谐中,鸟儿们渐渐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城市。
作为一个关注周围变化的退休老人,在对家乡野鸟比较细致入微的观察中,深深感受到了这种令人欣喜的变化。6年前,我刚刚搬进濠西东园的华迪小区时,新村里见不到什么野鸟,仅是偶尔能看到几只小麻雀在院子里叽叽喳喳地跳来跳去。这是一种本地四季最为常见的机灵小鸟,它能在人来人去的间隙里飞入空地、庭院和大路上觅食,只要有异样声响和影子晃动,它们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刚建成不久的楼房通风孔和一些墙洞里,已经有了它们夜宿和育雏的巢。
到了第二年春天,小区里的绿化初见眉目,草皮冒出嫩芽,绿篱逐渐成型,广玉兰、香樟树等常绿乔木也展枝舒叶、显露生机。一种体型稍大的鸟开始在小区的高檐和树丛里追逐鸣叫,发出一种急促连珠似的“唧!唧!唧!”声,躲在树丛里则会有音调变得悠扬而能迅速打住的啼啭,十分清脆悦耳。注意察看可见这种小鸟有金绿色的羽翼、米黄色的腹绒、深灰色的脚爪和喙,最具特征的则是额头和脸部呈黑色,而头顶上却有一块洁白的羽毛。毫无疑问,这是南通人叫做“白头哥儿”的留鸟,学名叫“白头鹎”。本地人常叫它为“白头翁”,这个称呼还是挺形象的。过去这种鸟在农村里常常可以见到,成群结队地在枝头鸣唱,这些年在城市的公园里和绿化带上渐渐多了起来,如今又出现在人口密集的居民社区里,不能不说是生态环境有了改善,小鸟也愿意与人们亲近了。
过了一段时期,体型更大一些的乌鸫鸟又进入了我们的小区。这种俗称百舌、百喜的野鸟,也是我们南通这一带很常见的一种留鸟,体型比家鸽要小些,羽毛黑褐、尖喙橙黄,叫声洪亮而尖锐,飞起来会发出“嘀-嘀-嘀”的鸣叫声。唐代大诗人王维有一首《听百舌》的诗云:“入春解作千般语,拂曙能先百鸟啼。”可见这是一种很活跃也很喧闹的鸟。不过,繁殖期间的乌鸫能模仿其他鸣鸟的叫声,在林子里啭鸣出十分嘹亮动听的歌声来,比起笼养的画眉、八哥来毫不逊色,难怪古人有诗赞许:“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自从我们新村里来了这些新住户,人们就经常可以看到这些近邻的忙碌身影。破晓时分,人们还在沉睡中,百舌的大嗓门便和麻雀的细高腔开始了二重奏;大白天,突然有几个黑影从你头顶掠过,刹那间穿进后院的树丛,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无疑是这些好动的家伙;有时,当你从绿篱旁轻轻走过时,也许它正在你几步之遥的草地上觅食,而你一旦停下脚步它就会刹那间腾飞进了树丛。它们一般营巢在高树枝杈里,但小区人家空调室外机的支架,却是这些聪明小鸟理想的筑巢育雏之处。春天,常见亲鸟频繁地外出打食,口衔蚯蚓等昆虫回巢,过不了多久便会有几只灰不溜秋的雏鸟走出巢穴,出现在附近的阳台或草地上。
后来,小区里又传出了一种虽然柔和低沉,但又悠扬传远的“咕咕咕,勃咕咕……”的鸟鸣声。我想,新村里又来新住户了,这是野鸽子繁殖期求偶的情歌。不久,在对面七楼的阳台上,看到了一对野鸽亲昵着的身影,体型比家鸽要苗条些,上体黄褐而下体微红,后颈有十分明显的黑白珠状斑羽,脚是紫红色的,这是我们农村郊野常常可以见到的一种野鸽,学名为珠颈斑鸠。也许它在庄稼成熟时啄食谷物的胃口挺大,人们俗称其为“禾鸽子”,其实这种野鸟平时大量捕食各类害虫,理应排在“庄稼卫士”的行列里。珠颈斑鸠迁入新村以后,主要靠捕食绿化带上的昆虫谋生,因此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了小区绿化的卫士。那么,这种野鸟在小区里成家立业、繁衍后代,巢穴建在哪儿呢?它们的胆子比乌鸫要小得多,眼睛也分外敏锐,对人有更强的戒备心,营巢必然会在一些更为隐蔽和僻静的地方。有一次,我循着“咕、咕……”的低鸣寻觅,发现有些人家在七楼楼顶上搭建的空中花圃,竟成了珠颈斑鸠营巢的理想家园。那里是私人的地盘,平日没人走动,花木草丛茂密,亦无猫狗骚扰,鸠鸟在死角的草木和丢弃物里,可以放心大胆地建设盘状的“爱巢”。它们在久久对歌中选择情侣,于卿卿我我中结成比翼,享受无忧的新婚生活。接着便是新生命的问世,双亲共同孵卵育雏,等到白色的小卵孵育成振翼扑腾的雏鸟,楼顶的鸟巢里,就更有一番“帘虚日落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的天伦情趣了。
近两年,随着社区里的树木日益高大、草丛的格外茂密,我们小区里的野鸟是分外多了。麻雀、白头鹎、乌鸫、斑鸠等已经成了这里的老住户,春暖花开的季节,成群的麻雀在草地上觅食;一对对白头鹎在花丛中追逐;乌鸫则在楼群里穿梭翻飞,忙着为贪吃的雏鸟寻找食物;楼顶的高檐上则常有四五只斑鸠一字儿排开,俯视着小区里人来车往,时紧时慢地吟唱轻歌小曲……
不过,小区已不再是一些常见留鸟的领地。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光顾这里的各类野鸟有一二十种之多:
喜鹊常见于郊县农村一带,城市街区里难见踪影,而我们的小区的早晨却能听到喜鹊的喳喳叫声,偶尔可见这种黑白相间羽毛的大鸟,成双结对地飞翔在上空,它们的窝巢可能建在小区北面不远处的高压电缆的铁塔上;
八哥常在小区一些高处的墙洞里营巢,傍晚时的追逐是这种鸣鸟表演歌喉的机会,虽然其外形和乌鸫十分相似,但那翅膀上的白斑和头顶的羽冠,可以让人们很容易地进行识别;
小区的草地和道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种上体黑色、下体纯白有黑斑的小鸟,在快速跑动觅食,停下时尾巴上下摆动不已,飞行时呈波浪状,还“吉利、吉利……”叫个不停,这是一种叫白脊鸟令鸟的益鸟;
从树丛下面走过,往往听到一些时隐时现、时长时短的“吱、吱……”叫声,如果不停下脚步仔细观察,那是无法看到这些在枝间跳来跳去的小家伙的,这些只有人们拇指大小的精灵,来过我们小区的,有好多品类,有柳莺、戴菊,有大山雀、煤山雀,有棕头雅雀、白腹文鸟,还有稍大些的红胁蓝尾鸲、黄雀等;
我们的小区里,还见到过羽色鲜艳、头顶有美丽花冠的戴胜鸟,躲在草丛里钻来钻去吃虫的草巫鸟鸟,在枝间用阔嘴巴啄食坚果的腊嘴鸟,站在高檐上东张西望准备猎捕小型鸟类的伯劳鸟等。有一天早晨,我还发现一只凶猛的隼鸟,像箭一般冲进小区上空飞翔的家鸽群,用利爪捕食这些肥美的猎物……
华迪小区是一个管理得较好的社区,绿化也相当到位,住户的素质普遍较高,加上区位靠近濠西书苑等濠滨绿地,野生动物寻求一块能够安身立命的处所,纷纷来到这里,小区便成了人鸟和平相处的乐园,呈现了“翻飞丽楼间,逐枝碧林陲。密叶藏鸟影,丽鸣声声醉”的和谐景象。
祝愿华迪和全市所有社区的树木花草格外茂盛,人们爱鸟护鸟意识格外增强,人与鸟和谐相处的氛围格外融洽,野鸟的品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让南通真正成为一个莺歌燕舞、生态和谐的一流环保城市。
来源:南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