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格达湖 何日还你碧水蓝天
2007-04-25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渴望一个没有污染的、良好的生存环境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愿望。青格达湖水面那些漂浮着的鱼儿的尸体,让我们对环境原本忧虑的内心变得更加焦灼。污染的水质带走了它们的生命,却带不走今后依然可能发生的悲剧。从源头治理污染,还青格达湖的碧水蓝天,是当前有关部门及企业必须担当的一份社会责任。

    据科学监测,人为而造成的污染是当前环境质量退化的最主要因素。国家及各地方政府也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采取了强制措施来消解污染带给我们及万物生灵的危害,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制造污染或者不积极整治,以至于危害生态环境的事件屡屡发生。青湖的水质状况及因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一个佐证。

    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是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衷希望那些向青湖排污的企业能就此住手并加大治理力度,不再污染水质,让那里的水更清、花更艳、天更蓝、鱼更鲜。

    四月的青格达湖,洋溢着春天气息。水坝边的柳树吐露着新绿;不远处浅滩里的芦苇丛中,不时传来不知名鸟儿的鸣叫声;明亮的阳光下,一片片葱绿的郁金香花苗在湖岸边的花圃中整齐地排列着。又一个旅游季节到了,湖区的干部工人们正忙着栽植树苗、清理花坛,以迎接前来湖区的游客。

    但是他们心里也有隐忧。近年来,湖里的水质时常遭到污染,这给他们精心装扮的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带来了瑕疵。刚刚过去的那个冬季,让这里的水变得又浑又黄,有些地方水面上漂浮着鱼儿的尸体,随风飘散着阵阵腥臭。虽然湖区很快就要排水换水,那时天蓝水清和即将到来的郁金香节、荷花节、观鸟节会引来更多的游客,但每年深秋至次年开春的污染,依然危害着青格达湖的生态环境。何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让青格达湖拥有持久的天蓝水清呢?

    他们忧心忡忡,急切地盼望有关部门解决这个问题。

    一

    青格达湖又名猛进水库,是由王震将军亲自选址,带领将士官兵修建的。经过两次扩建后,库容量为6500万立方米。它地处农六师五家渠市区以南5公里处,东接米泉市,西临昌吉市,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35公里。它担负着五家渠市、一○一团、一○二团、一○三团及昌吉市、米泉市的3个乡镇中的10个自然村,规划面积为155.4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灌区现有耕地42万亩。青格达湖宽阔的水面有效地拦截着北风裹挟而来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沙尘,就像一台巨大的加湿器,调节着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的气候环境,被誉为首府之“肺”。碧波荡漾,绿树环绕,又使青格达湖成为有名的旅游风景区。湖区的浅水区,生长着茂密的胡杨、红柳、芦苇等草木,在这里栖息、繁衍着白天鹅、黑颈鹤、鹈鹕等水鸟150余种,曾被誉为“千鸟湖”。但是近些年来,湖区水质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危害和影响。

    今年3月前后,自治区和中央一些新闻媒体都都报道了青格达湖污染问题,称“鱼大面积死亡”。4月5日,记者来到青格达湖,只见水质又浑又黄,水面零星漂浮着白色塑料。在湖区的浅滩区,有20余条死鱼僵卧在那里,已经开始变得干臭。

    对鱼的死亡,猛进水库管理处党委书记王玉明告诉记者,从2000年开始,每年四月左右都有鱼死现象,今年情况尤其突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冬季水库湖面大面积结冰加上污水,导致水中缺氧;二是湖水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了。

    “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王玉明这样对记者说。

    据王玉明介绍,青格达湖的污染问题近年来尤为严重,原因是上游一些工厂1999年至今不断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泄下来,青格达湖水质因此不断恶化。

    二

    那么,青格达湖的污染源到底在哪儿呢?

    在青格达湖水系分布图上,记者看到青格达湖有6条供水河:老龙河(水磨河)、头屯河、和平渠、黑水桥、高家湖、场介沟。农六师水利局局长孙海军介绍说:“除自然水源外,污染源主要是老龙河、头屯河、和平渠。三种颜色分别显现了这三条河流的污染特征,黑色的是老龙河,白色的是和平渠,黄色的是头屯河。”

    所谓“黄”,是头屯河水源为高山雪融水和自然水补给,但沿途冲击大量黄色沙土,到青格达湖沉淀下来成为淤泥。所谓“白”,是指和平渠带来白色的塑料袋等废杂物。所谓“黑”,是指老龙河带来的工业污染废水。

    管理湖区的猛进水库管理处纪委书记崔吉生说:“污染最严重的是老龙河,它几乎成了一些单位和个人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点。”据了解,老龙河原来水质是清洁的,但横穿米泉后,水质就被污染了,其中70%是生活污水,30%是工业污水。邻近的乌鲁木齐化工厂和七道湾工业园区内有一些小塑料厂、小造纸厂等小企业,它们的规模小、设备简陋,废水排量相对较大,污染物没有经过完备的设施处理,废水就排入老龙河中。

    诸多污染为青格达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头屯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湖底,最厚的地方淤泥已达1.6米。老龙河流进的大量黑水,致使湖中生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更令人担心的是,湖水被污染,对五家渠市市民及周边居民的饮水和下游 八一水库的水质也造成污染,既不利于居民饮用水的清洁卫生,也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005年3月,自治区人大代表马娟等和自治区环保局调查组一行,在实地调查、取样后发现,在老龙河两岸的几家大型企业都有排污暗道。其中新疆沙驼股份责任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家纸板厂竟有3条。还有材料记录:上游的乌鲁木齐河东污水处理厂和水磨河处理厂一到冬季就停止运行。“因为生产污水经过排污设施处理净化,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在有人检查的时候便启动排污设施,平常的时候就将生产污水悄悄排入老龙河。”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揭示了其中的缘由。

    

    为解决污染问题,农六师、五家渠市与湖区管理单位猛进水库管理处已倾尽全力,他们投入数百万元,在上游打了40多口机井,以补充和调节湖区的清洁水源。去年,又投资疏浚开挖了排污渠,以排除老龙河流来的污水。但是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本解决。为保证农田灌溉,青格达湖每年必须在当年11月到次年4月间蓄水。看着受到污染的水流入水库,他们心中有万般无奈与隐痛。

    事实上,青格达湖的污染问题早已引起多方关注。

    2005年的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上,马娟等23位自治区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解决猛进水库遭受工业废水污染的提案”。自治区也很快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治理措施,其中包括:加快乌鲁木齐市河东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快并完善乌鲁木齐河、老龙河两岸城市排水网管系统的建设;加快米泉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要求对乌鲁木齐河、老龙河、头屯河两岸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进行综合治理,排污设施没有达标的一律不予注册等十余项措施。

    因为青格达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2002年该景区被批准为兵团自然保护区,2003年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5年又获国家AAA级景区资质。据统计,国家、兵团、农六师在景区建设方面已累计投资约5000万。今年,国家拨款专项资金618万用于青格达湖湿地的保护与建设。五家渠市为拉动城市旅游经济,投资400万在景区建立钓鱼台、戏水池等旅游设施。可以说,五家渠人为青格达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而如今的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社会舆论认为,应该从源头进行综合治理。前不久到湖区实地考察的兵团环保局副局长吴瑞认为,青格达湖污染治理需要兵团和各级地方政府联合起来,蓄清截污,修复生态,共同治理。毕竟,青格达湖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是五家渠市乃至乌鲁木齐市的一个重要景区,每年游客可达10万人次,这对农六师、五家渠市聚集人气、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经济至为重要。

    但何时才能彻底治理污染,还青格达湖的碧水蓝天?人们在急切地盼望着!

来源:天山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