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河地理位置图
▲富达路桥附近的污水排放口
▲农民庄台的面源污染
▲方案设想的岸坡生态修复模式
▲方案设想的岸坡生态修复断面模式
今日扬州网消息:从2002年中德技术合作“生态城市规划及管理”项目起步,到今年5月即将告一段落。德国专家为扬州古城保护、河道整治等生态城市规划及管理项目建言献策,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昨日,记者在环保局看到了《扬州市杨庄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下称《报告》),这份基于德国专家实地考察及建议,由中国环境科学院水环境研究所编制的《报告》,经过了国内很多水环境和水生态专家的论证。虽然目前最终尚不能确定杨庄河的治理是否采纳这一《报告》提出的方案,但确实为杨庄河治污和生态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杨庄河周围生活着2万人
杨庄河位于扬州城区西部。河流总长为1750米,西部连接新城河,东端与宝带河相贯通。与新城河的连接是通过一地下涵管实现的,而与宝带河的连接口是一条露天水渠。
新城河和宝带河都是城区南北走向的排涝河流,而杨庄河河流功能主要为排污和排水,服务和汇流面积约为1km(南至文汇路,北至文昌西路,东西界限分别为宝带河与新城河),沿河两侧为四季园、康乐、新庄、杨庄等居民小区,在富达路东侧两岸还密布有很多农民庄台,还有四季园菜场、时代超市、聚龙湾浴场、扬子江路加油站等大型商业服务设施。
据记者了解,杨庄河服务人口约为2万人,一直以来,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水面上众多漂浮物积压在桥下,河水呈深绿色,水面上油污成团,污染十分严重。杨庄河两岸的市民有的甚至提出“填埋杨庄河”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市改造力度,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一条条臭水河变清了,但是杨庄河因为改造难度大,一直徘徊在研究的层面,难以找到根治的好办法。虽然涵闸河道管理处经过活水工程,多次换水,付出很多努力,但杨庄河的污染根源依然没能根除。
康乐住宅区是污水最大来源
《报告》指出,杨庄河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污染负荷大、河流水质恶化;河道渠化、生态破坏严重。
从污染“点源”看,来自康乐住宅区的生活污水,是杨庄河中有机物质的最大来源。第二个主要的污染源是四季园新村住宅区和四季园农贸市场排放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染占到污染总量的85%以上。
从污染“面源”看,污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无组织排放的生活污染,主要是农民散落的庄台排放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产生的有机物质。这些庄台目前还在使用传统的厕所,排放的粪便直接撒在临河的小片菜田中,作为庄稼生长的肥料。在雨季会随着地表径流直接排入杨庄河,形成污染。二是城市地表径流产生的污染,暴雨形成的面源污染不会超过总污染量的10%。
从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可知,杨庄河水质属于典型的生活有机污染型。水质感官表现为浑浊、黑臭,有大量绿藻繁殖,河床频繁冒出沼气,呈现出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
另外,杨庄河位于居民区,经过人工整治,河流已经人工渠化。由于缺少水陆之间的过渡与缓冲区域,水边栖息地丧失,湿生和水生植物迅速消失,水体健康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生态工程不能正常发挥。
“水生态修复工程”提出新思路
如何根治杨庄河的污染问题,《报告》提出了“水生态修复工程”的总体方案。专家们希望通过这个方案有效地降低进入河流中的污染物;改善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河流水体功能,使河流满足生态服务功能;基本解决杨庄河污染问题……
方案将杨庄河作为一个整体,以改善河流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综合考虑了流域内污染源的控制、河道及河流水流状况和基本条件的改善、河流廊道的生态恢复和水体生物群落结构的优化、岸边景观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后,提出治理方案。
[污染源控制工程]
治污先截污。对污染源控制,是《报告》提出的第一个工程。
据有关工作人员统计,杨庄河沿线共有27个排放口,全部为雨污合流管道。
追根溯源,这些管道主要是杨庄河两侧住宅区、农民庄台以及配套餐饮、娱乐、浴室等公建排水管道,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是康乐新村以及四季园新村居住区的污水排放。
《报告》提出的截污方法为,在杨庄河南岸增设污水管道,北岸的污水可以通过支管穿河引入,支管可埋在河床下面0.5米。这样将河流两侧的生活区直排入河内的污水全部接入沿河截污管道,再由此管道直接排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工程远期结合管网改造逐步形成雨水、污水分流。《报告》分析,这一截污工程将削减杨庄河至少80%的污染源。
污染控制工程还对地表径流污染提出方案:“边坡砂滤工程”。具体为,在富达路东南侧和杨庄河桥西北、东北侧各设一个边坡砂滤系统,尽可能地将地表径流和一些无组织排放的杂排水(无法进入截流管的排水)在进入河之前收集起来,经过沉淀、化学吸附及生物处理等方法进行净化。
[河流水质改善工程]
杨庄河流速缓慢,换水周期长,即使在截污工程取得很好效果的情况下,要使水质得到有效改善,还需要采取措施对河水进行适当处理,降低河水的污染负荷。
《报告》据此提出,采用“生态砾石接触氧化”工程来处理河水。就是在接触池中填充砾石或人造滤材,使其表面形成生物膜,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河流生态修复工程]
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对河道进行疏浚,对边坡进行生态修复。
杨庄河整条河流的河床底部都存在着一个淤泥层,厚度随着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局部水体表面垃圾杂物堆积,四季园小学段涵管、四季园中心桥桥下两条管道和四季园东桥水闸都有阻水作用,即使遇到暴雨和人工调度水流,杨庄河河水流速也非常缓慢。鉴于此,《报告》提出,需要对杨庄河进行清淤和疏通。
而边坡生态修复,具体操作,需因地制宜地以四季园东桥为界,将杨庄河的河岸分为2种类型,以西为生态护坡类型,以东为直立岸段改造类型。生态护坡类型,是利用现有坡岸条件适当改造,修建植物缓冲带,植物缓冲带包括乔木、灌木、草坪等不同植物的综合植物地带。
直立岸段改造类型,具体如构造蛇形河道,重现了水际线的变化,弯道的凸岸部分设护岸,并形成连续的土坡,确保挺水植物和部分沉水植物的生长,是河流生态修复主要内容之一。
[岸边景观建设工程]
《报告》提出,岸边景观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设置多样的护岸,采用自然材料覆盖结构外表,减低构筑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考虑护岸的高差、斜率、粗糙度及隐蔽效果等,以降低影响虫、蛙、鸟兽等两栖动物的滨水路线,进出移动的难度;
维护或营造岸坡自然生态环境,选择栽种原生、乡土、适生的滨岸植物物种,规划多样区域;
铺设亲水休闲功能的游憩小径,材质采用渗水承压力较强的新型材料。
[环境管理]
《报告》建议,制订杨庄河的环境管理方案。管理方案的执行单位是扬州市河道涵闸管理处监督下的小区物业管理机构,全面实行河长制、段长制,明确河流管理责任。另外,严格执法,加强对污染违法行为的教育和惩罚力度。 (杨环保 惠万里)
■新闻背景:德国专家万里来扬疏通“龙须沟”
《报告》被纳入中德“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技术合作项目,并得到该项目的资助。早在2005年3月2日,受德国技术公司邀请,50多岁的德国专家柯尔霍夫博士从德国来扬州,对杨庄河深入调研,并拿出杨庄河的治理的初步建议。
在此基础上,2005年6月,扬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孙小平等编制了《杨庄河生态修复方案(建议稿)》,国内多位水利、生态等领域专家对此建议稿进行研讨、论证。在此基础上,2006年5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有关专家编制了《扬州市杨庄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我市孙小平工程师等多位专家参与编制。
孙小平工程师说,杨庄河的水污染和水生态问题在全国的城市河道中很具有代表性,而目前河道整治理念也存在多种认识误区。他认为,如果这一方案能实施,对城市河道的整治将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来源:今日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