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涌来沙河喊痛
现场:一股脏水染黑一半沙河影响:城东城北居民用水受限
18日上午8点,一股黑水自沙河上游滚滚而下,整个沙河被染黑一片!靠沙河取水供应城东、城北用水的自来水二厂被迫停产。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沙河污染?污染源又在哪里?目前,相关部门正对此做进一步调查。
目击黑水涌来沙河泾渭分明
早上8点左右,自来水二厂调度室内,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自来水厂吗?现在有一股黑水从沙河上游直奔而下,你们赶快想好应对措施。”一名男子在电话中焦急地说。打电话者是沙河调度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原本清澈的河水突然变黑,意味着位于沙河下游靠河取水的自来水二厂也将受到影响,如果污水进入自来水厂,后果将不堪设想!
得知情况后,自来水二厂厂长王川林马上派出几名员工沿河对污水源进行调查。在位于沙河源头南漂闸和杨泗堰区管河道排水口交界处,工作人员终于发现了问题,黑水是从区管河道排水口流入沙河内的,且沙河源头处近一半的水都已呈乌黑色。
自来水二厂的进水口离出事地点距离4.3公里左右,只需1个小时左右,污水就会流到进水口!水厂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停止进水口作业。
中午12点,记者赶到自来水二厂,并在厂区一名负责人的带领下,驱车赶往事发地点。刚走到沙河源头岸边,一股恶臭就迎面扑来,流水声轰轰作响。经过一片陡斜的草地,记者眼前的一幕触目惊心:在近4米宽的区管河道排水口处,流出的水全呈墨黑色,其间还夹杂着垃圾及白色浮状物,直接流入沙河。在黑水与沙河水交汇处,形成了一幅泾渭分明的场景,源源不断的黑水竟将整条沙河染黑一半,直接再流到下游。
影响今年最重污染水厂停产
烈日下,在现场进行巡视的王川林满头大汗,望着一股股黑水,他一脸无奈。“从早上开始,这股黑水就没有停过,整整5个小时了,沙河这次真的损失惨重。”
据王川林介绍,成都共有二厂、五厂、六厂(包括A、B两个水厂)共4个自来水厂,位于郫县的自来水六厂日产水量为100万吨,是供应全成都市用水的主力军,而自来水二厂的日产水量为23万吨,主要供应城东、城北的用水,另外调节用水高峰期供水量的突然增大。
“尽管二厂停产了,但不会造成城市片区停水。”王川林说,事发后,他们立即联系自来水六厂,让对方尽量保证成都市的用水量。“但城东、城北的居民在用水高峰期肯定会感到水压不足,特别是住在楼顶的住户,偶尔可能会出现断水的情况。”随后,王川林又带着记者来到水厂的取水口。取水口设在沙河沿岸,在一排排铁护栏前,有3台专门清理水中垃圾的滤渣机。此时,3台机器已停止作业,取水口也停止进水。
观察了河水的颜色后,王川林指着沙河说,平日里,河水都呈清亮色,但现在有黑水的混入,河水已呈乌黄色。“这是今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污染。”他痛心疾首地说,去年出现过两次河水被污染的情况,但都是因为下大雨,河水中混入过多生活用水,造成氨氮含量过高,水厂不得已停产。但这次却是在沙河源头出现一股黑水,确实让人始料未及。
原因环保局:清理河道所致
下午5时,记者拨通了市环保局的电话,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过取样调查,沙河中的水并非工业污染,而是水务局清理河道所致。记者又拨通了水务局的电话。“据初步了解,沙河内的黑水,是由杨泗堰河道排入的。”一位姓黄的负责人说,他们已经到事发现场看过,黑水是呈阵发性的,现在河水已经清亮了。但具体是杨泗堰哪个位置出现的黑水,该负责人称,他们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黑烟冲天市民叫苦
去年7月18日,嘉陵电厂脱硫设施改造工程动工以来,其噪音烟尘扰民及工程进展情况成为成都市民关注的焦点。昨(18)日上午,成都市环保局联合市经委、市质监局以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前往工程现场,对电厂脱硫治污进程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而就在督查结束几个小时后,环保局又接到居民举报,“嘉陵热电厂烟囱正在排放滚滚浓烟!”
上午
人大代表现场督查治污
昨日上午,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人大代表在嘉陵电厂督查时,针对本月初在工程进行期间,该厂点火排放黑烟和锅炉蒸汽不定时排放产生啸叫声严重扰民情况,现场要求该厂减少点火频次,防止因锅炉频繁点火造成黑烟和噪声污染。
人大代表:杜绝二次污染
“在环保面前,没有价钱可谈。”参观工程现场并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后,人大代表罗客钊认为,目前电厂脱硫改造的进度,让市民对未来成都市空气质量改善有一定程度的信心,但仍有怀疑与担忧。“绝对不是这次改造治理了就结束,要防患未然地坚决杜绝二次污染。”罗客钊建议嘉陵电厂在改造期间同时列出下一步治污预案,对电厂未来拟订一个长远的规划,将环保问题提在首位。他认为,一定要将污染降到最低,而不是当超过环保标准后,再来进行第二次的脱硫整改。
而人大代表陈炜在参观了脱硫工程施工现场后,仍坚决强调:“要彻底根治环境问题,只有电厂搬迁。”他认为,即使在整改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随着空气质量要求的提高,热电厂排污量又将面临新的一次“不达标”,只有搬迁才能解决反复的“整改”。
厂方承诺:按期保质完工
嘉陵电厂总工程师谭韧表示,尽管脱硫改造工程滞后了12到15天时间,但厂方将在保质保量严格把关的前提下,加紧工程进度,并在预期时间10月31日前正式竣工。根据目前进度,脱硫后电厂排放的烟尘与二氧化硫将达到环保要求,完工后电厂烟尘排放量将由每年3500吨减少到50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也将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减少17500吨。针对群众反映的夜间点火、噪音扰民等情况,电厂承诺将减少点火次数,并将时间安排在白天,同时提前向市民告知。
下午
市民投诉电厂又冒黑烟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上午督查工作结束数小时后,下午4点半,成都市环保局热线接到市民投诉,称嘉陵电厂一烟囱正在大量排放乌黑浓烟,极度污染空气环境。随后,市环保局工业处、市环境监测站等部门领导立即前往电厂了解情况。下午5点半,记者前往嘉陵电厂时,远远便能看见一股股浓烟从一根高大烟囱涌出,黑烟所到之处,天空全被染成灰色。
“这样三天两头的排放对群众健康绝对有影响。”附近居民陈某说,嘉陵电厂点火排烟已经不是第一次,4月3日晚上,就是因为电厂排黑烟和噪音污染,附近近百名住户集体到电厂“堵大门”讨说法。
解释:工艺问题无法避免
下午6点,嘉陵电厂运行方负责人汤忠向记者解释了相关情况,“这个是工艺问题,无法避免,即使脱硫改造完成后,机组启动时产生烟尘的情况还是会有,我们只有尽量减少启停的次数。”汤忠说,下午出现冒浓烟的情况,是因为电厂在完成了1单元机组脱硫改造情况下,将即将进行改造的2单元机组关闭运
行,然后再启动1单元机组,在此过程中,烧油启动产生了油烟。一般一次启动时间在六七个小时左右,市民看到的黑烟也在这个时间产生。
对于上午人大代表的现场督查,汤忠称自己一直在厂房监督操作,并不知情,“即使知道,这个启动计划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汤忠说,电厂早在17日前就拟订好了计划,并向环保热线12369报备,也对槐树店社区居民进行了公示。
监测:黑度超标50%
下午6点半,市环境监测站人员利用望远镜,在黑烟排放期间进行了黑度监测,监测结果黑度为1.5级,而国家规定标准为1级。监测人员说,他们是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作为参照物,对黑烟进行量化对比,发现嘉陵电厂排放的黑烟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50%,而且随着排污时间的延长,超标量还在增加。对于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碳等成分是否超标,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精确监测。
成都市环保局工业处处长杨明轩表示,环保局将进一步调查,了解电厂操作中是否有违规行为,并且根据排放浓烟污染超标等情况进行集中考查,最终将按照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厂进行处理。
治污工程一拖再拖
2004年8月19日起,省市两级政府召开协调会,首次责令嘉陵电厂开展综合整治。
2005年3月,省政府展开“零点行动”,将嘉陵电厂纳入全省237家限期治理企业。
2005年10月18日凌晨,成都城东、城北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普降黑雨现象,四川嘉陵电厂是该“黑雨”事件的肇事者。省政府再次要求其立即开展脱硫整治。
2005年底,“零点行动”收网,嘉陵电厂依然稳坐泰山,停留在“制订方案”中。
2006年2月8日,成都市政府下达“最后通牒”:5月1日还不开工,将在报上公示,对其停产关闭。3月15日,嘉陵电力董事会终于同意启动脱硫工程。
2006年7月10日,21名成都市民代表踏进嘉陵电厂,令他们吃惊的是,原定6月30日开工的脱硫工程项目,仍徘徊在招投标阶段。
2006年7月18日,嘉陵电厂脱硫设施改造工程破土动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5000万元。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