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蓄水后库区水华、微震活动频度明显增加
2007-04-17

微震集中在巫山-秭归-长阳一带,目前处于正常状态。国家已安排40亿元治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目前正在追加资金。

国家计划到2010年投资392.2亿元治理库区水源污染,湖北有8个县在规划区域内。

报告显示,三峡蓄水后,库湾及支流回水区多次出现水华现象(藻类过度繁殖),库区的微震活动频度明显增加,但不会对三峡工程造成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在135蓄水过程中和蓄水后局部时段,香溪河等12条支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华现象。

监测表明,2004年库区支流累计发生水华6起,2005年累计发生水华19起,2006年仅23月,就累计发生水华10余次,支流库湾水华呈现加重、扩大的趋势。其原因是,三峡蓄水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厘米/秒,几乎不再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

此外,报告指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地区微震活动频度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巫山-秭归-长阳一带,强度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未突破正常状态,不会对三峡水利枢纽和三峡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但岸边松散堆积物塌岸和局部滑移也会危及部分居民点的安全。

目前,三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19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1997年以来,国家先后投资5700万元,建立了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其中包括24台数字地震台、8套流动地震仪、3GPS基准站、8口观测井和1个监测总站等。

报告还显示,2002年,国家还专门安排40亿元,用于三峡库区二期(蓄水位)地质灾害治理,目前正在追加资金。

对于库区水源污染问题,国家计划到2010年将投资392.2亿元,用于三峡库区的污染防治,规划涉及区域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亿,湖北有8个县在规划区域内。

据悉,在392.2亿元中,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将投资216.5亿元,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投资77.5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24.8亿元,生态保护工程投资44.7亿元,基础建设投资7亿元,船舶污染治理投资14.7亿元。

按规划,如果治污进行顺利,到2010年,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主要控制水面的水质将达到2类水质标准。


来源:荆楚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