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政府采购凸显3看点:节能环保将成主旋律
2007-04-17

《经济参考报》社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07公务车采购高层论坛上,来自中央各部门、省市采购中心、企业的有关人士和行业专家对公务车政府采购政策、公务车未来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节能、环保是主旋律

  与会的业内人士纷纷指出,节能、环保将成为今后公务车采购和汽车消费的一种趋势。

  “政府采购能对乘用车的采购能起到示范效应。”国家质检总局中标认证中心主任李铁男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政府采购作为相关政策推广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政府的采购行为来引导公众利益与价值取向。从国家政策和我国能源消耗现状及需求看,政府机构在乘用车节能采购方面有着政策的要求、管理的约束、公众的监督、自身的示范等多方面的推动因素。政府在乘用车节能采购方面进行引导,必将促进我国的汽车产业总体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对节约型消费起到积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而且,节能、环保等概念对生产企业来说,也将获得巨额回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发展中心主任陈燕平指出,随着环保、节能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级领导者、消费者以及企业家的绿色消费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并将日益强烈。国内汽车品牌进入了政府采购“绿色清单”,就意味着在国内市场拥有更高的占有率。企业重视环境保护,不但不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而且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盎然生机,绿色产品的生产企业将获得绿色市场的巨额回报。

  据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任勇介绍,东风日产一直是行业内“节能、环保”的典范。在产品投放上,东风日产的天籁、颐达、骐达、轩逸、骏逸等产品都先后通过了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达到欧Ⅲ甚至欧Ⅳ排放标准。因此,去年年底,其产品都顺利进入了政府采购首批“绿色采购清单”,在公务车采购市场中博得了头彩。

  综合评价有望替代“价格论”

  公务车采购惟价格论的评标方法,在论坛上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

  “评价汽车的好坏,不能简单以价格论。”

  东风日产乘用车销售部部长叶磊认为,公务车采购应综合考虑,以使用率成本作为评价标准。他说,公务车采购市场的产品应该是集技术先进性、安全性、环保为一体的。因此,除了车辆的销售价格满足公务车市场的需求外,还应在整个车辆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内具有综合竞争力,包括车辆可靠性、维修便利性、油耗、使用成本、维修成本等等。可是,目前公务车市场出现了单纯的、低水平的价格竞争现象,这不利于汽车品牌的提升,也会影响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

  “单纯以采购价格作为采购决策依据的做法,的确不太科学。”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处长陈伟指出,安全、质量肯定是公务车采购中首要问题。至于采购价格,该中心也正考虑以采购总成本作为采购的决策依据。

  他说,在采购中要发生很多成本。如果从采购价格来看,有可能这个采购是成功的,但是从采购总成本的角度考虑,有时候一次价格很低的采购未必是一次成功的采购,采购部门提货的成本、车辆发生故障时的维修成本都可能很高。因此,该中心目前也在进行此方面的探索。但是,评价汽车全生命周期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陈伟希望,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和汽车厂商能一起,尽早实现这个目标。

  记者了解到,今年一些政府采购中心在进行公务车采购招标时,让各个生产厂商提出一款最具竞争力的公务车车型,开始倡导对公务车的综合评价。

  车改箭在弦上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公务车采购的发展,公务车采购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但是,不少与会人士都提出,目前公务车采购方面还存有四大问题。

  一是公务车改革的整体思路还不确定。10年前,国务院体改办提一个公务车改革思路,即取消公务车,改为发放公务车补贴。但是,由于社会反响比较大,车改就一度中断。记者获悉,今年车改又重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一旦这个改革方案出台,对于整个公务车市场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陈伟说。

  二是如何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近年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很多关于车辆采购的政策目标,比如《关于实施促进政府采购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优先采购自主品牌、支持自主创新的品牌,《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要求采购节能环保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两个文件中的措辞都很委婉,提到的都是优先采购,而什么情况下进行优先采购并没做出具体规定。因此,政策的落实就很困难。尤其是,当这几个政策目标要同时实现时,哪个政策目标最优先保障实现,采购人都感到无从着手。

  三是国货、自主品牌标准迟迟未出台。记者了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几大部委就曾经就此拟写出一个草案,但是最终并未颁发。国货、自主品牌概念至今无定论,影响了政策采购政策功能的发挥。

  四是公务车的配备标准问题。目前,公务车配备标准还采用1994年和1999年国办出台的规定。这个执行了十几年的标准,现今已不适应汽车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但是,今后这个标准是否会做出改变,或者说它还要执行到什么时候,依然是一个问号。

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