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4月16日电(记者王敏、廖君)记者从在此间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组委会获悉,野黄桂成为本届大会纪念树。15日,BGCI(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国际科学指导委员会的14位委员在武汉植物园共同栽下一棵野黄桂作为纪念。 野黄桂原产自湖北省神农架,这种樟科植物散发着桂皮的香味。上世纪50年代末,武汉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将其引入园中栽培。四十多年来,科研人员不断发现这位深山远客的优点:繁殖容易,适应性强;生长良好,一年可长1.5米至2米;圆锥树形优美,四季常绿;树干通直、光滑;树皮可入药,枝叶可作工业原料。 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刘宏涛介绍说,目前,武汉植物园已取得野黄桂的驯化物种认定,正计划将其作为城市绿化树种,逐步推广到华中、华东、华南等地种植,为城市景观提供多样性选择。由于野黄桂是由武汉植物园驯化培育的本土树,为了纪念本届植物园大会首次在中国湖北召开,所以选择它作为大会的纪念树。 |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