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昨日,一些外国专家们在武汉植物园观赏植物。
这是一次最“天然”的聚会,有包括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等世界珍稀物种在内的7500余种栽培植物作为“盆景”。香枫树下,杜鹃花旁,处处洋溢着芬芳……
这是一次最激动、幸福的聚会,来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的植物保护“发烧友”三年重聚。他们相见的第一句招呼大多是:好久不见……
昨日傍晚,来汉参加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的近千名与会者,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一块小草坪上首次相聚,举行露天冷餐联谊会。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秘书长莎瑞·奥菲德说:“我们来这里,畅谈为植物资源保护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同时涌入700多位不同肤色的外国人,半个世纪以来,在武汉植物园是第一次。一位政府部门的人士说,在一次会上接待这么多的外宾,武汉乃至湖北也是第一次。
世界植物园大会是全球植物园界最高规格、最具学术影响力的盛会,本届是首次在亚洲举办,同时也是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在草坪上,代表们用溢满自然气息的酒水相庆,酒香也格外沁人心脾,交谈起来也更是欢愉。
日本植物园协会会长、东山植物园园长冈岛德岳,带来礼物赠送给朋友们,那是一张东山植物园建园70周年的纪念布幅。荷兰Leiden植物园的ArtVogel先生跟他的同伴们说,如果把中国的水杉引入荷兰,那将是非常漂亮的行道树。上海植物园引种部主管田旗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东南亚国家的植物园朋友,以便今后能开展植物物种交换。
近70岁的冉宗植等20多位武汉植物园的老领导、老专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植物园迎来四海宾朋,冉宗植最激动。武汉植物园由最初的2000余物种发展到如今的7500余种,他们功不可没。他说:“武汉提高了国际影响力,才有今天的盛会,这也是植物园开花结果了。”
作为华中地区最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武汉植物园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库和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资源圃;还建有两个植物迁地保护附属园地即“三峡植物园”和“华中地区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基地”,为武汉、湖北乃至中国生物学基础研究、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水杉王,传播友谊的使者
——国外植物学家考察利川速写
荷兰植物学家ArtVogel乘机转车,由恩施西行到利川,再翻过海拔1800多米的齐岳山,便来到利川市谋道镇。进入集镇中心,他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古老沧桑、龙骨虬枝的水杉王。
与Vogel同行的还有22位国外植物学家。他们都是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的来宾。利川水杉王,一棵古树,让那些毕生潜心于植物保护研究的专家痴迷。水杉树也成为湖北、中国与世界各国传播友谊的使者。
据史料记载,约一亿三千万年前,诞生于北极圈的水杉逐渐分布到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而第四纪冰川过后,人们只见过从地层中发掘出来的水杉化石。为此,植物学界曾宣布水杉在地球上已经绝迹。直到1941年,一位中国教授在利川发现了这棵古树,推翻了“水杉早已灭绝”的定论,一时轰动世界植物学界。
这棵古树高35米,胸径2.4米,冠幅22米,迄今树龄600多年,为世界上年龄最大、胸径最粗的水杉母树。谋道水杉树的发现,被称为二十世纪植物学上的最大发现。这棵古树因此被称作“天下第一杉”、“植物活化石”等。从此,中外植物学家纷至沓来,探求历史遗存的神秘原貌。
据介绍,现在利川拥有水杉母树5740棵,每年产籽1000公斤左右,为世界稀有珍品,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学家亲赴利川考察引种。据记载,1972年,周恩来将2公斤水杉种子赠给金日成,表达中朝友好情谊;1978年2月,邓小平赠给尼泊尔人民2棵水杉
苗,并亲手种在皇家植物园,尼泊尔人民选它作“尼中友谊树”;1972年尼克松以美国总统身份首次访华后,把自己心爱的游艇命名为“水杉号”,以此纪念中美关系友好的开端……
Vogel说,水杉作为城市里的行道树非常漂亮,他想引进到他在荷兰的植物园。他所管理的植物园曾经培育出荷兰第一朵郁金香。
“外来妹”获得举国尊崇
荷兰植物园“掌门”畅谈郁金香的故事
汉网消息(记者胡孙华王兴华)435年前,荷兰还没有一支郁金香;而现在,他们靠着郁金香赚大钱。昨日,来汉参加世界植物园大会的荷兰Leiden(莱登)大学植物园的“掌门人”ArtVogel谈起此事,颇为自豪。
荷兰的郁金香种源是1572年从土耳其引进的。而第一朵从土耳其来的郁金香就在现由Vogel管理的莱登植物园里培育开花。Vogel告诉记者,如今,郁金香不仅成为荷兰的国花,文化精神的代表,其切花与种球的生产、外销均居世界首位,为荷兰赚进不少外汇,已成为荷兰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武汉植物园,十万余武汉人曾在今年3月8日观赏过从荷兰引进的约百万株、70多个品种郁金香,包括一批首次从荷兰引入武汉的郁金香珍奇新品种:红花白边的“标志”、绿叶粉边的“新构思”、粉红俏丽的“喜悦”、花大娇艳的“佳人”等。
其实,土耳其也并非郁金香的原产地。郁金香真正的原产地是中国的西藏等地。据专家介绍,郁金香最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及中东各地;中世纪时,又由中东传到土耳其,然后才传至荷兰。
武汉植物园一位花卉专家说,荷兰把原产别国的郁金香栽培、推广、宣传,如今成为自己的国花,并拓展出一个巨大的产业,这颇值得我们思考。
世界植物园大会专家在汉栽下野黄桂
汉网消息(记者王作晖通讯员蒋厚泉刘颖)昨日,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科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挥锹培土,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种下一棵野黄桂,作为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的纪念树。
野黄桂是樟科植物,是有代表性的湖北乡土植物,上世纪50年代末,专家从神农架等山区引入武汉植物园进行栽培试验。经过40多年驯化,野黄桂成为适合城市景观的新的园林绿化树种。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有关人士说:“今天在武汉植物园栽下这颗野黄桂,象征着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对整个大自然和各种植物的珍爱,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周在武汉举行的世界植物园大会的一个好的开始。”
据介绍,野黄桂适应性强,一年可生长1.5到2米,高大、优美、四季常绿,树干通直光滑,抗虫性比樟树好,树皮可作药材等,枝叶茂密,花期4到6个月,枝叶和果含有芳香油,可作工业原料,是优良的经济树种。
昨日种下的这棵野黄桂,是武汉植物园专家扦插繁殖4年长成的。据介绍,野黄桂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达95%以上,扦插成活率达75%左右。
来源:星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