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历史的雾霭
2007-04-15

 

      拂去历史的雾霭,一个地名令人如此心动!
  临洮,这个被马家窑、寺洼、辛店等地出土的彩陶之光,映照 得如此鲜亮的名字;这个用大唐哥舒翰大雪满弓刀的豪情,和李世民吐纳风云、立马横槊、雄视百代的气概,装点得如此辉煌的名字;这个在盛唐边塞诗中神采飞扬的名字;这个让大诗人李白魂牵梦萦的名字,映着新世纪的曙光,在汹汹其来的人类第三次文明浪潮面前,蓦地,像磁铁一样,吸引来全国乃至全世界惊羡的目光。
  
  
  轻叩洮河岸畔的山岩,历史的回声是如此清晰而令人神往。
  天地蕴至理,山水有灵光。
  苍茫大野里,经两千多年风剥雨蚀而遗迹犹存的秦长城,其残燧断堞边,犹能隐隐听见堪与天比肩的千古一帝秦始皇那风云激荡的吟笑!
  那羽书电驰,商旅云屯的丝路要津里,那僧众逶迤于途,驿马星奔于野的唐蕃古道上,唐玄奘暮夜的经声,文成公主拂晓的吟叹,都合着洮水的波涛,注入历史永久的记忆。
  还有霍骠骑飞腾的马嘶,张骞节旄摇动的边风,蔡文姬裂帛穿云的悲笳,高适、岑参仰天长啸的狂吟,八思巴华盖如云的辚辚车声……,都录入洮水边的每一寸土地,化作“郭公渠”里飞扬的浪花,融入星罗棋布的学校里那琅琅的书声,催艳千亩花卉基地里那万紫千红的奇葩。
  文明的胚芽,已然长成淳朴的民风,浑厚的德望,和对本土文化汗润血濡的挚爱。
  
  山川形胜,文化是灵魂;百业存续,文化是根本;时运兴衰,文化是基因。
  文以载道,道以化民。也许,这就是“文化”之所由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在世界生存地形不断发生变化的空间背景上,更突显出文化不可估量的意义。
  举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抑或一个地区、一个县乡,缺少文化这个根因,在激烈竞争中要想生存发展 ,那是十分困难的。
  文化是历史沉积的矿藏。经济越发展,人们对文化越重视,反过来说,文化越发展 ,它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就越大。如今,全国各地纷纷开掘、搜救、加工本地文化资源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已蔚成风气。被誉为“文化县”的临洮,自然不甘其后,这就是这本大型画册出版的初衷和理由。
  文化是支点,以之撬动地方经济,已被实践证明是成功之举。
  一首民歌,让一个偏僻小镇走出困境,一首古诗,让一方水土百业勃兴,一部电影,让一个地区起死回生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如今已不鲜见。
  临洮的文化资源之丰富,堪与其相比者,在中国屈指可数,倘闲置不用,当既有愧于时代,又有愧于先贤,更有愧于临洮的50多万乡亲。
  
  大道无形。
  目不见风,但风所到之处,波起云翻,鸢飞树摇;
  视不逮春,但春所到之地,冰开雪融,柳翠杏红。
  文化之力,如风,如春。不着痕迹,尽得风流;不事张扬,新局一开。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上》)。无形驾有形,文化之功用,可谓大矣哉!
  
  水怀珠而川媚,
  山蕴玉而岭峻。
  临洮得天地之灵气,汇人文之赡博,借西部大开发之雄风,振翮高翔,此其时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