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对老北京四合院改造提出“微循环”原则
2007-04-14
老旧的房屋,堆放凌乱的物品,杂绕的线路和管道,这是北京市政协文史委的委员们在太庙内看到的民居的情形。与四周古柏森森、庄重威严的旧时宫殿相比,这里显得分外不协调。而委员们担心的是,居民们使用用火用电不规范,会造成周边文物的安全隐患。   

  十一日上午,北京市政协文史委的部分委员对东城区的几处旧居民区进行调研,为旧民居的修缮和保护提出建议。

  四合院和胡同堪称“老北京的精魂”,都采用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随着时光的流逝难免朽烂,加上消防避雷设施不齐全,用火用电不规范,使这些珍贵的文物建筑的保护难度加大。

  北京市政协委员对旧民居修缮和改造提出了“微循环、渐进式、整体保护、有机更新”的原则,在保留四合院旧时风貌的同时,对其设施进行了完善和改造。在京城现存最完好的“棋盘式”四合院保护区南锣鼓巷地区,记者看到,曾经元大都的“后市”变成了如今传统与时尚的交汇地带,各国风情的餐馆、咖啡馆和酒吧分布在四合院内,各种潮流都融入了京味儿里。

  据了解,北京许多名人故居的修缮和保护也在逐步进行,在左宗棠故居内,记者看到,花园部分已经重现了四合院的旧时风貌,违规建筑的拆除,房屋的翻新,使得在高楼包围下的小院更显宁静和敞亮。

  委员们表示,他们希望这项工程能引起各界的关注,这不仅是北京“人文奥运”的体现,也是留给子孙后代以及全世界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