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强调,今后5至15年,污染压力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始终是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我国将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以加大环保力度。
周生贤在上周六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这使我的工作有了一个非常有力的武器;只要使用好这个武器,我就不会辞职。”
2005年11月13日化学物质流入松花江,造成大规模的水污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造成哈尔滨连续停止供水,污染带还波及俄罗斯。周生贤的前任解振华因此主动摘掉了头顶的乌纱帽。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又一次敲响了警钟,令人们更加关注环境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源于用环境换经济的错误思想的指导。过去的观点是,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保护环境?企业短视,政府冷漠,让中国的环境越来越糟糕。当我们环境状况不堪重负的时候,所谓的治理政策下达到地方,也往往被当作形式,走走即过。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整治污水排放大户简直就是挖当地政府的命根。保护排污企业的短期利益,也就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保证。一方面当地人民饱受水环境污染带来影响生活健康的危害,一方面还要依靠制造污染的纳税大户提供就业和经济支撑。更好一些的情况是,政府用环境换经济,再投入资金进行治理,但已经遭到破坏的环境还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如初么?用金钱换环境依然是人们尴尬的选择。
现在,我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在定于周二闭幕的两会为期两周的会议中,节能和环保一直是被关注良多的议题,这表现出政策参与者和决策者对环保的态度。
环保总局新当家周生贤在担任局长以来为数不多的公开讲话中表示,“过去,我们在环境保护上非常被动,现在我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他警告说,如果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环境问题,那么“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
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环境的监测和管控力度。对分布在国内主要水系附近大大小小的化工企业实施监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他们还在审查过去的环境评价报告以确保实施,并加强了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以确保此类厂矿企业的安全。
作为努力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措施之一,政府还表示要淘汰耗能高的企业。周生贤说,“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的繁荣是表面的、虚弱的,是推迟了执行的灾难。”
前段时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作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决定》全面提出了在环保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任务。首先,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在环保领域的集中体现。其次,集中力量解决城乡、区域的突出环境问题,有利于“五个统筹”,将有力地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第三,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决定》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要求“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体现了以污染治理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思路,表明了政府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强烈政治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