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时代的e语言
2007-04-09
    “你太牛了,我是你的粉丝”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素质!注意素质!”

  “笨笨笨,我要吃糖糖。……大家安静,我家笨笨要说话了!”

  ……   




《博物馆奇妙夜》

  这些话都是刚刚上映的《博物馆奇妙夜》配音版里的,与以往译制片配音版受冷落的境况不同,这次居然因为有人看了原版不过瘾,跑到电影院“温故而知新”去了,回来后在各大论坛大赞这种“翻译新语言”的使用。

  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是院线进口大片,还是网上的美剧、韩剧和日剧,在对白翻译中都竭尽所能地使用中国俚语、俏皮话,甚至还大量运用了网络语言和流行语。这种现象在去年的《加菲猫2》中就已经开始,当那只肥肥的,满身懒筋的外国猫满嘴狂喷 “歇菜”、“猫咪我灰常灰常开心”、“我一直都是顶你的”、“满城尽带傻大木”这些现代时髦用语时,观众一下就爱上了它,以前那些全球流行的“加菲语录”早就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从信、达、雅的译制原则,到灵活地渗透更多口语,突出本地、娱乐和网络新语言,让我们转到屏幕后面,看看译制片的新鲜血液吧。

  翻译正规军 

  老外笑了我们就应该笑

   

  ◎顾奇勇

  上海电影译制厂签约翻译

  ◎代表作

  《加菲猫2》《博物馆奇妙夜》等

  ◎经典译语

  “满城尽带傻大木”

  “咱俩挺来电,可是没有夫妻相”

  “你太牛了,我是你的粉丝”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圈里人都称顾奇勇为“老顾”,其实他年龄不大,30多岁,以前是大学英语老师,挺受学生追捧,后来赶上了“七年之痒”,觉得不爽,辞职单干了。10年来一直为上海译制片厂做翻译,目前是上海电影译制片翻译组最牛的大腕,擅长在翻译中加入新词和俚语,连老一辈配音女王丁建华都不得不说:“我们的那些新词都是从顾奇勇那儿学来的。 ”

提起他在电影里使用的新词,老顾挺惊讶,一遍遍问记者:“这词新吗?大家都说了很久了吧,要是真的特别新,我也不用,怕观众听不懂!”

  老顾说,使用这些词就是不想让原剧的笑点流失掉,“加菲猫系列剧中有很多本土的笑点,如果你把笑点贪污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我特别不能忍受老外看着特搞笑的东西,我们看了却无动于衷,他们笑了我们就应该笑!”

  《加菲猫2》中“满城尽带傻大木”让明白人笑得前仰后合,直到现在,老顾一听这句话还是“哈哈”的笑个不停,“‘满城尽带傻大木’如果按照原句直接翻译就是‘放眼望去,我看到了一大帮牲畜园里的动物!’这话你觉得有意思吗?当时的画面是加菲猫想联合一堆呆头呆脑的动物反抗,我就想起了张艺谋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胡戈的网络短片《鸟龙山剿匪记》里讽刺萨达姆的‘傻大木’,移花接木,恶搞一下,肯定有效果,而且场景也比较相符。”




《加菲猫2》

  从“满城尽带傻大木”开始,老顾的翻译里老是冷不丁地冒出几句正火的流行语,《博物馆奇妙夜》玩的更加巧妙,当馆长瞅见游客乱碰东西嚷出 “素质,注意素质!”(出自《疯狂的石头》,后来成为盛行的口头语)、小人国里的牛仔小帅哥无奈叹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出自《无间道》),不得不佩服他这些词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喜欢看电影,什么电影都看,大烂片也看,那些话不是我硬记下来的,突然看画面,灵感一下子就来了。   

  ”老顾说着突然冒出了句“你太有才了”,“这以后就完全可以用在电影里,比如一个外国人说:You are brilliant!或 You are fantastic!翻译成“你太有才了”,绝了!”

  平时没事干的时候,老顾就一古脑泡在论坛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叫sevenswords,“我一直混论坛,以前泡DVD论坛,后来发现好多人老在那儿骂来骂去的,觉得无聊,现在就改成潜水了,去各处瞎转悠。有些网络的词是从那里来的!”

  网上有人批评这些新词会限制很多观众,比如年龄大一点的就看不明白,老顾解释说:“像《加菲猫》和《博物馆奇妙夜》这样的影片观众大多是经常上网和熟知流行语言的年轻人,上了年纪的人恐怕不会掏腰包去看,如果是文艺片,就会变得严肃一些,不过使用俚语和俗语是电影翻译能生存下去的捷径!”

  掌握流行译语五大招数

  1.熟知网络,经常混论坛,了解最新的语言。

  2.千万别太相信身边的字典,即使每年翻新,也赶不上趟,要学会使用搜索引擎,碰上不会的新词就在关键词上键入“新词,俚语或网络语言”,绝对能找到最新版本。

  3.有时间就出去找人聊天,每天坚持说人话。

  4.坚持阅读报纸杂志,关注标题变化。

  5.多看电影、小品,里面藏着数不尽的流行语言。

  配音挂网才不落伍 

  

  ◎刘风,上译厂承前启后的一代配音,曾因给《诺丁山》中的休·格兰特配音红极一时。此次再次从幕后走到台前,是因为在《加菲猫2》里的那只猫太“中国”了

刘风承认现在的电影翻译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告诉记者:“ 以前的翻译也试图使用中国语言拉进观众,但老是用中国成语,观众就是觉得别扭,怎么外国人突然说起‘成语来了’,现在剧本已经不用这种老套的方式了。”

  其实,还是现在观众对电影译制片的要求不一样了,大家对配音偶像的崇拜渐渐淡去,对语言的要求逐渐上升,连中影审批的时候都开始“放水”,“我配的加菲猫说一句话:‘我灰常灰常开心’,这在以前是根本就不可能用的,即使用了也肯定被毙。   

  现在没问题,生活化,易懂是第一位的。”“为了不落伍,现在的配音员也都经常挂在网上,生怕拿到手的翻译看不懂!像‘满城尽带傻大木’那句,开始就给毙掉了,好多配音不懂,我当时看过胡戈的短片,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觉得翻的太棒了,就和翻译顾奇勇一直坚持下来,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现在配音比以前难多了,配起来又要生活化又要说清楚,对角色演绎的成分也比以前大多了。”刘风告诉记者,为了能演好那只猫,他还专门跑到宠物店去,想租几天拿回家研究研究,“人家老板说没问题,2万块钱,我的天呀,这不是宰人吗?没办法,我只能每天去那儿看1个小时,然后回来再慢慢琢磨,那时候真觉得自己就是那只猫!”

  改朝换代的译语

  随着人们说话方式的改变,电影翻译也不得不放弃以前的阳春白雪向口语化转型,说 “人话”成了翻译界的最低以及最高标准。为了让以前的经典译制影片跟上时代,很多翻译家们开始对老影片“重解”,下面是某网友在论坛中列出的5部经典电影前后翻译大对比:

  




1.苏联影片《唐·吉诃德》原剧中一个牧人在向桑乔诉说有女人想欺骗他时,说:“……那当然是魔鬼在捣鬼!” 现改为,牧人:“……那当然是狐狸精在捣鬼!”


2.美国影片《凡尔杜先生》原剧中皮埃尔骂莉娜:“你这老傻瓜!”莉娜:“别这样对我说话!我不是你老婆!” 现改为,皮埃尔:“你这傻女人!”莉娜:“嘴里放干净点!我不是你老婆!”   


3.德国影片《科伦上尉》原剧中卡扬凯夫人:“现在我们是丈夫和妻子了。”卡扬凯:“现在可以随便说出去了。” 现改为,卡扬凯:“这下完全名正言顺了。”   


4.英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原剧中后母呵斥灰姑娘 “这可恶的女孩子在哪儿?” 现改为,后母:“这死丫头她在哪儿?   


5.法国影片《虎口脱险》原剧中朱利埃特说:“历险还要继续,太有意思了,对吗?” 现改为,朱利埃特:“好戏还在后头,真够刺激的,对吗?”

  来源:青年周末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