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下长城——是人工、还是天造、谁来揭谜?
2007-04-08

地下长城——是人工、还是天造、谁来揭谜?

神秘的码口溶洞群

宋大明 /

 

码口,这在地图上不一定能够找得到的地方,深藏在祖国大西南滇东北乌蒙山区金沙江下游的东岸,方圆不过几平方公里。然而就在这高差深达3000余米的山峦沟坎之间,却富藏有纵横密布、神秘莫测的地下溶洞群奇观,以及峰谷辉映,瀑泉飞泻的绝妙风光!

笔者对神秘莫测的码口“洞景”早有耳闻,于是带着探密的心情五次光故码口,并在牛郎”“织女洞中当了77夜的山顶洞人,对这些尚未开发,甚至可以说还无人知晓的溶洞群进行了一次粗略的探险和考察。

码口乡行政区属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永善县管辖,东南与本省的昭通市接壤,西临金沙江与四川省的凉山州隔江相望。全乡最低海拔420米,最高海拔3300米,金沙江纵贯全乡,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总面积149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25600人,是一个比较贫困的民族杂居区。码口乡偏僻边远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封闭落后,几乎没有流动人口,常常是一个人就可以住整整一幢宾馆。也可能正因为如此,那些令人惊叹不已的地下瑰宝才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在已发现的22中,最为神奇绝妙的就数牛郎织女洞。牛郎织女洞一水一旱阴阳搭配,南北走向,距金沙江边不足百米,面积在15万平米以上,洞长近万米。地质结构属奥陶系,已有4.5亿年高龄,和“二迭纪”同属于一套地质系统。两洞原本为一洞,不知已有多少千万年,由东西流向碗箩沟长年冲刷,硬生生地把牛郎织女洞拦腰切断,形成了今天的牛郎洞织女洞。造成两峰对恃,两洞隔河相望,绝壁千纫一线天,山泉从落差高达上百米的夹缝中喷涌而出的绝妙景观。

     牛郎洞座北朝南,旱洞,是牛郎织女洞的北段。洞口宽大宏伟,高十余米,宽可并行两辆大卡车。整个洞沿北北西方向延伸且位置一直向下。进去不远,发现有进水流痕,说明它以前是一个进水洞。进洞不久什么声音都消失在了漆黑当中,凭直觉洞在向下深入。洞内乱石林立,头顶滴水嗒嗒,空气中飘浮着无数细小雾珠,越往里走湿热的气温越高,满头如浇了水一般,呼吸变得越来越局促,胸口仿佛有什么东西挤压着,洞内阴森恐怖……突然间,在电筒光的照射下的左侧,奇观陡现——规模宏大的地下长城展现眼前,挡住了半壁视线——由地面至上五六米全是由规范整齐40厘米左右厚的石条层层叠叠,砌成了一道一直往里延伸的城墙,连合之处刀片不入,仿佛是水泥混合之类的粘合剂。奇怪的是洞的顶部和右壁一点左面城墙的样子也没有全是裸露锋利不规则的岩石。再往里走有的地方的城墙已断裂垮塌,有的则好像是施工还没有结束,留下一片狼藉,慢慢行进了两小时,长城突然消失,转而出现的是一片钟乳石景区。这里宽大如厅,石笋林立,有的形如千年古树三四人合围不能,四周还有藤蔓缠树攀岩;有的如惊弓飞鸟倒挂金钩;有的如海底玉柱,石花、石莲千姿百态。在一棵粗大如玉的石钟乳上,我发现一幅面朝洞内,没有耳朵和头发的人面画像,记者试着用手擦抹,但却一点颜色都擦不下来,仿佛与石钟乳已溶为一体。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的钟乳石与其它世界各地的钟乳石不一样,按照正常的自然生长过程,钟乳石的发育生长应该是按地心引力垂直向上或者向下生长,而这里有的钟乳石怎么横着长“歪了”,它是怎样形成的呢?据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科学家揭开这个“迷”。绕过石林,洞宽陡然缩窄,而洞高则猛增至几十米甚至上百米,两面岩石绝壁锋利,水深齐膝,洞道弯弯曲曲,忽然一群一群黑衣杀手蝙蝠扬着尖咧的惊叫声飞啸着与我们擦肩而过,令人胆颤心惊。此时洞转了一个直角弯,往东延去……遂不敢冒然前进,即退出。洞里还有什么,还有多深无人知晓。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又开始了更为艰苦的织女洞的探访。织女洞座南朝北。属桥穴型溶洞,水洞,阴河之水由洞口溢出。跌入千丈绝崖,飞瀑一片。洞宽六七米,高十几米。顺着沙路前行几十米后,正前方像一道闸门似的整体岩石挡住了前行的路,洞体宽度未变,但进洞的高度却压缩到了极限,阴河水从洞的底部平缓的流出,水面至岩顶仅有20厘米的空间,水深达1左右,面对仅40厘米的呼吸空间,并且还不知里面又是什么情形,进与不进?万一水越走越深是一个深潭?万一进去后水涨20厘米,我们不就被窒息在里面成了鱼化石了吗?正犹豫着,只听一声,有人已纵身跳入了刺骨的阴河水中,还犹豫什么,我们也和衣跟着跳到了水里。水冻得我们全身直哆嗦,心里也害怕得紧张起来。我口含着用塑料带裹严的照相机,后脑勺紧贴洞顶,鼻子紧贴着水面、缓步向洞内摸索前进,逐渐里面传来了隆隆的流水声。趟过十多米后,峰回路转,洞体再次变得与入口处般大小,一位随行人员风趣的说:见织女姑娘还真难,够刺激,这是勇敢者的20厘米。踩着潺潺流水往里走,洞里有通过流水而形成的梯级台阶,尤如层层梯田。这叫“边石坝”,是种特殊现象,但在这样大的水流里见到实属罕见。头顶上倒挂在岩壁上的近千只蝙蝠被惊醒,一只只颤抖着掉下来。蝙蝠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全世界共有900多种蝙蝠,中国有100多种,其中有12种以上是中国特有,蝙蝠是踞人类最近的哺乳动物。通过对粪便的观察分析,洞内至少生活4种以上的蝙蝠,其中鼠耳蝠是首次见到的。蝙蝠要在春夏觅食,积累脂肪,才能保证越冬,冬眠的蝙蝠一旦受惊,会苏醒飞翔,消耗能量,就难以越冬,甚至死亡,保护蝙蝠就是保护生态。沿阴河东岸我们继续挺进洞内。此时,洞已开始缓缓上坡,阴河渐渐埋入下层底下。右面岩壁再次出现牛郎洞里的长城奇观,所不同的是上千米的地下长城随地段的不同长城的修筑形式又各有不同,人工的痕迹更加明显,甚至无法相信自然会有如此之魔力,中段的一处城门,修筑得更精妙别致,并且明显是一分道站口,从左面城门进去可往里面更深远的地方,右边过去可来到一个有广场那么宽阔的大厅,大厅堆放着许多仿佛是施工用的各种材料,还有些像是休息用的石桌石凳之类的东西,更为奇妙的是在城门外,一旦有声音天空就会飘飘洒洒地下起了白雪,一会儿便把门前铺白了。我们往城门左面向里前进,更是处处满布暗道机关,“长城”的修筑构造更比牛郎洞里的精细复杂,且规模更大,不久一座斜塔又入眼帘。随即,长城消失,阴河水渐渐冒出地面,又是一个叉口,仿佛是人工凿出了一条运河,形成了两个洞,水洞左转向东,旱洞继续北上,我们沿着旱路跋坡又下坎,一处保存更为完整的钟乳石林区又呈现在我们眼前,可能从来没有人前来探访过,钟乳石大到完整一面就有长达余米,像彝家少女百褶长裙自天铺撒而下,用手调敲着每一扇还会发编钟似的音乐声,小到针尖的乳石钟历历在目,吹口气便叭叭折断,草帽女郎也在凝视着远方实在是太精采了。水洞里的钟乳石更是沿河两岸景不断,要神有神、要鬼有鬼。那些在洞中静静躺了千万年的钟乳石,仿佛少女的“玉体”终于见天日了,她渴望着人们来欣赏,来开发。遗憾的是外面天色已晚,一路也消耗掉不少体力,我们还来不及饱览尽洞中的优美景色就匆匆恋恋不舍地退出了这神秘莫测的洞穴。

   码口在4.5年以前是及其平静的大海,各类堆积物一层一层,经欧亚板快运动,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地下长城”是由发展比较平缓缓慢的中厚层之间的凝聚力不够,出现坍塌后形成的,光滑整齐的洞壁看起来像人工用条石砌成的“城墙”确实,要想看完实属不可能了,留下些谜,让大家去解吧。像码口这样大规模神奇的溶洞群全国亦属罕见,她那神秘的洞中玄机我们是无法通过一两次探险就能探察清楚的,就其本身无论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都极具开发和研究的价值。码口溶洞群也许是未来建立国家级地质公园的理想之地。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