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鸟、护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4月1日至7日,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和谐社会、共享自然”为主题的第26届“爱鸟周”活动。
我省鸟类有多少,鸟类保护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让人与鸟更好地和谐相处?4月5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好环境引来众多小鸟
每到冬季,一批批候鸟从遥远的西伯利亚一路南下,来到美丽的鄱阳湖越冬,白鹤、黑鹳、小天鹅、鸿雁……鸟儿们的到来,给鄱阳湖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一批批游客慕名前来。据调查,鄱阳湖越冬候鸟呈逐年增多之势,去年冬季达50多万只。
婺源春光美,鸳鸯不思迁。时至4月初,婺源县鸳鸯湖自然保护区内一对对鸳鸯仍逗留于此,嬉戏、飞翔,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大亮点。
每年秋天,成千上万的候鸟开始途经遂川“千年鸟道”陆续迁徙,作为途经我国华中地区迁徙鸟类的必经“隘口”以及迁徙鸟类往返俄罗斯、中国北方地区与东南亚乃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路线上的关键点之一,这里的鸟类环志数量居全国之首。
优美的自然环境,使江西成了鸟的天堂。据介绍,目前,在全国1200多种鸟类中,我省就有500多种。
保护鸟类需要你我他
为保护鸟类,我省连续26年开展“爱鸟周”活动,旨在唤起全社会关心、爱护鸟类。
为保护鸟类,我省在鸟类集中的县(市、区)建立了保护站,由专职人员抓此项工作。
为保护鸟类,我省连续9年开展鄱阳湖大型水鸟调查,使鄱阳湖这一世界知名的越冬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更好。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推动下,人们的爱鸟护鸟意识更强了,鸟类的生存环境更好了。在南昌,用弹弓、气枪打鸟的现象基本上看不到了;在一些乡镇集贸市场,贩卖、销售珍稀鸟类的现象基本上看不到了。
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底,一个安徽人在鄱阳湖区非法收购40只珍稀鸟类,当地群众发现后及时举报,有关部门一举将这名安徽人抓获。这一事件说明,在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和打击力度的同时,只有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与非法猎捕、贩卖鸟类行为作斗争,才能让鸟类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和谐相处不等同于亲密接触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这是人们常常看到的宣传口号。
在动物园,人们可以和鸟类交“朋友”,与鸟儿们合影,甚至摸摸一些鸟类。
然而,正如人们相互交朋友有时需要保持一定距离一样,并不是任何时候人们和鸟类都可以亲密接触。专家指出,一些鸟类易受惊吓,人们宜远观而不宜接近。
一些鸟类在食用带有病毒的食物或感染某种病毒死亡后,病毒并未在体内消失,人们食用这样的鸟类后可能导致病毒侵入体内。因此,专家提醒,人们发现受伤的鸟类时不要去抓捕,发现死亡的鸟类时不要去捡拾,而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来源:大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