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染面面观·小流域篇
为实现“还三江清水”,我省把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的32条重点小流域列入水污染治理范围,省环保局和各地环保部门进行了重点小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编制。
如今各种规划都早已编制完成并开始实施,但环保部门却轻松不起来:由于资金、项目不能落实,大部分小流域污染防治还局限于规划。监测显示,32条重点小流域的76个监测单元,达标的还不足1/3,还有近三成的控制单元无水环境容量。环保专家认为,鉴于目前32条小流域治污的状况,要实现2010年水环境污染基本控制、达到水功能区标准的要求,有很大的难度。
4月2、3日,记者实地察看了沱江、嘉陵江流域的球溪河和南河的部分地段。
球溪河:生活污染触目惊心
球溪河是沱江的主要支流,由发源于内江市资中县的龙结河和眉山市仁寿县的发轮河构成,全长19公里,球溪镇就在两条河交汇的上游两公里处。环保部门监测显示,早年的球溪河主要是被工业污水污染,水质长年为劣V类,但随着上游工业企业被关闭后,沿河场镇的生活垃圾、废水成为球溪河的主要污染源。
球溪镇是资中县一个较大的场镇,镇上的居民有1万多人,由于没有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镇上环境卫生状况很差。2日,记者驱车行驶在镇上,因前一天刚下过雨,街上泥泞不堪,垃圾随处可见。在镇中心,一条没有名字的小河穿城而过,站在仅能容两车通过的桥上望去,河两岸的垃圾堆积成山,河边的楼房里下水管道直接通到河里,很浅的河水颜色发黑,厚厚的淤泥散发出阵阵恶臭。“太脏太臭了!”长年居住在岸边的刘惠兰说,这条小河是流入龙结河的,15年前还可以钓鱼、游泳,8年前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屎尿河”了,究其原因,刘大姐说是镇上的居民乱扔垃圾,老楼房没有沼气池,粪便直接下河所致。
顺着这条又脏又臭的河往下游走,沿途记者不断看见有住在河边的居民向河里扔垃圾、倒废水。令人不解的是,河边大部分房屋外墙的排水管都没有封闭,而是直接通到河里。再往下游走,龙结河和发轮河在一个名叫三江口的地方交汇成球溪河,这里,记者很明显地看见两条河的河水颜色不同,从球溪镇流出的龙结河颜色较黑,还漂浮有不少垃圾。附近的村民说,用这里的河水浇灌庄稼,作物都长不好。
“这样的情况咋让我们健康生活嘛?”球溪镇居民牢骚满腹。据了解,球溪河两岸有近20万居民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河水,皮肤病、肝炎、肠胃病、癌症等发病率逐年上升,许多青年因体检不合格,参不了军,升不了学。
南河:沿河修污水处理站
嘉陵江流域的支流南河,全长57.5公里,是广元城区主要饮用水源保护河流,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作为城市类污染型的南河,在治理之前,生活、工业污水从排污口直排河水,面源污染导致粪大肠菌群等指标严重超标。
南河上游的大石镇、荣山镇片区,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废水及垃圾未经处置就直排河道。3日,记者在大石镇看到,垃圾乱丢、废水乱排的局面已经有所好转,市上投资的大石小学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经建成。据大石小学教师王磊介绍,以前为了图方便,200多名师生的生活废水、粪便都直排到河里,脏乱差不说,还影响了学校的招生,现在,市上修起了生活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行后,生活学习环境好多了。
在相邻的荣山镇,记者了解到,荣山煤矿二监区的生活垃圾、废水一直是南河的一个主要污染源。说起污染南河,煤矿的居民张文伟大爷很不好意思:现在,我们的生活废水还是直排进南河,但4月10日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上千户居民的生活废水都将通过管道先进入污水厂处理,合格后才会排放到南河,“那时候,我们就不再污染‘母亲河’了。”随行的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荣山煤矿二监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成后,日处理生活废水可达200吨,能够满足二监区居民的全部生活废水处理。
经过一系列举措,南河水质已有明显好转。据环保部门今年监测,南河的所有断面都达到了水功能区要求的三类水质,其中马家坝断面水质1月达到二类、2月达到了一类,原来严重超标的粪大肠菌群超标仅0.4倍,比治理前减少了7.8倍。
来源:中国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