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三峡“植物大熊猫”[图]
2007-04-05

一个小小的虫子,搅得北京奥运官员寝食难安!

来自美国的白蛾攻破京城二环,北京打响人虫大战!

本省媒体年前的一篇“湖北生态链面临威胁,外来入侵物种达50种”的报道,也让省领导忧心忡忡,批示有关部门提出应对之策。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张钟宁、高小枚、林玉权等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外来入侵生物,建议加大防控力度。

外来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第二大杀手,正前所未有地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植物大熊猫”荷叶铁线蕨

“叶子像荷叶,叶柄像铁线。跟它的名字一样!”

见到来自三峡的“植物移民”荷叶铁线蕨,10岁的曹宇宸发出好奇的轻叹。

3月12日,植树节。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三峡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展示区内,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武汉桥梁双语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他们是植物园专门邀请来参加“用爱心拯救濒危植物”活动的。“这些植物都非常珍贵,如果不好好保护,我们以后就可能见不到它们了。”小宇宸说。“大家看,它的叶子肥厚油亮,好漂亮哟。它不但好看,还能治病呢!”

在孩子们眼中,为他们讲解的王勇博士,今天就像个大明星。“老百姓把它叫做荷叶金钱草。它长在其他植物不能生长的石头缝里,由于它很小,常躲在其他植物之下,等它们不长了,它才慢慢地长。”“像大熊猫一样,它的繁殖能力也很差。因人为破坏严重,一些原先生长的地方现在已经没有了,全世界只有我国长江三峡还有。它像大熊猫一样珍贵。”

听着王博士的讲解,孩子们个个眼神充满了好奇。

漫步展示区,中华蚊母树已绽放出片片嫩芽和暗红色的小花;疏花水柏枝在经过漫长的休眠后,正把缀满叶片的枝条傲气地伸向春意盎然的春天;巴东木莲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作为抢救保护三峡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课题组的成员,王勇博士与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

从1996年开始,王勇和他的同事们爬山涉水,一株一株地把它们从遥远的三峡迁移到这里。

如今,10多年过去,它们在研究人员精心营造的“安乐窝”里,成功地克服了“水土不服”,顽强地在这儿“安营扎寨”了。“三峡库区144个植物群系,273种特有植物大多得到了迁移性保护。”望着正在茁壮成长的“植物大熊猫”们,王勇充满了成就感。

但疏花水柏枝的迁移保护,王勇和他的同事们很费了一番脑筋。

课题组最初为它选定了一处新家———最接近它的原生地的三峡坝区右岸西陵长江大桥下的江滩,在这里移栽了两万株小苗。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坝蓄水后,偌大的江滩,再也找不到疏花水柏枝的身影。

原来,大坝泄洪时,柔弱的幼苗被连根拔起,几天之间随水而逝。

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吴金清,在江滩上苦苦寻找,竟然找到了幸存的3株小苗。他匍匐在地,双手微微颤抖,轻轻地抚弄着那嫩绿的小苗,双眼噙满泪花。

疏花水柏枝理想的家园到底在哪里呢?

课题组发现,疏花水柏枝在汛期被江水淹没,凭借一种类似于休眠的特性,疏花水柏枝得以度过汛期,坚持到生长的冬季。被淹没因此成为它生长所必需经历的生理调节过程。

为此,课题组为它重新选择了一个既温暖又有着充足水分的新家———东湖之滨、磨山脚下的武汉植物园,并尽可能地复制了原生地的环境和生长条件。

峡江人轻慢地管疏花水柏枝叫“水柴棵子”,意思是说这种东西很卑贱,只能当柴烧。但在植物学家的眼中,从喜马拉雅山辗转来到三峡安家落户的疏花水柏枝,却是珍贵异常。“随着科学家对它研究的深入,说不定它能为人类作出意想不到的贡献呢!”王勇说。

是啊,美丽的疏花水柏枝,寄托着植物学家们多少感情和希望啊!

秭归泗溪生态保护区。山峦叠翠、云雾缭绕、碧波荡漾。

3月3日,采访完三峡三期下游围堰爆破后,记者来到这一世外桃源。

1998年,研究人员选中这里作为基地,让从三峡库区引种到武汉保护的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川明参等珍稀濒危植物,回归故地繁衍。

农民付先海夫妇腾出了自家最好的耕地让它们安家落户,并受课题组委托精心管理和照护着它们。

回归这里的15000株疏花水柏枝、6000株荷叶铁线蕨和22000株川明参均长势良好。“它们可都是宝贝,我一点也不敢马虎。”付先海说。

除把三峡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迁移保护外,国家还将西陵峡北岸的大老岭植物多样性保护,列入三峡工程环保建设规划,就地保护了16种国家级保护植物。

科学家们还为三峡“植物大熊猫”们设置了最后一道防线。宜昌市林业局三峡珍稀濒危特有植物种质基因库里,92种濒危植物的幼嫩组织静静地躺在零下80摄氏度的超低温冰柜里长眠。

高级工程师李新介绍,这里冷冻保存了11种一级保护、46种二级保护以及36种三峡地区特有植物的幼嫩组织。如果这些植物一旦灭绝,就可从种质基因库中提取它们的DNA进行繁殖。“它们将和人类一起,永远‘存活’在地球上。”李新说。

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杀手

来势汹汹

这是一个“不速之客”!它只是来自北美的一种细小的昆虫,但却让长江大学农学院李传仁博士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威胁。在年前的一项调查中,湖北武汉、襄樊、荆门、宜昌等城市的悬铃木上发现了它———悬铃木方翅网蝽。

8日,李传仁向记者细数了它的危害。

“悬铃木方翅网蝽主要寄生在悬铃木属树种叶片背面,它刺吸汁液,抑制寄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枯黄脱落,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适生区,对我国主要的行道树种———悬铃木构成重大威胁。”李传仁不无担心地说。

数据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是入侵我省的第52种外来物种。

所谓外来入侵物种,是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它们也许是一种细菌、也许是一种植物、也许是一种动物;它们来到异国他乡,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而“喧宾夺主”,使得“土著生物”纷纷凋零,甚至灭绝。

据统计,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超过400种,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已有一半入侵我国。湖北由于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南北兼有的气候条件,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沃土”。湖北已发现的52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植物有13种,动物39种。农业部公布的10种最有害“毒草”中,我省已有9种。

损失惨重

对人类来说,引进外来物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千年来,可供人类食用的动植物中,高达90%的动植物属于外来物种。

并非所有的外来物种都具有危害性,只有那些对引入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影响或破坏的物种,才被称作外来入侵物种。

科学家称,外来物种成为具有危害性的入侵物种的概率只有1‰,但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气候变暖,外来入侵物种正日益成为人类最大威胁,而且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威胁。

据生物学家估算,全球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0万种,是60年前的2倍。

另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去年3月发表的报告,世界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3个国家美国、印度和南非,每年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370亿美元、1200亿美元和980亿美元,全球经济损失则高达数千亿美元。

李传仁博士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外来物种入侵不亚于战争的危害,它也给我国造成巨大的损失。”

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严重危害我国的16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的农、林业直接经济损失574亿元。仅入侵海南的一种害虫椰心叶甲一年就要“啃”掉上亿元。

董文忠说,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湖北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估计也有数十亿元之多。

生物杀手

“外来入侵物种,更大的、潜在的危害是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李传仁博士说。

外来入侵物种一般都有着超强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它们从原生态系统中闯入新的生态系统,由于新生态系统没有为这些“不速之客”准备位置,一旦它们站住脚根,就处于无敌的状态,疯狂地侵占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或通过杂种繁殖产生“混血种”,使本土生物资源灭绝。

李传仁举例说,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由于尼罗河鲈鱼的侵入,导致200多种本土鱼种灭绝。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脊椎动物灭绝。在我国云南,水葫芦引入滇池以后“疯长成灾”,导致16种主要水生植物到上世纪80年代仅剩3种,鱼类由15种降至5种。

据科学家估计,目前每天从地球上消失的物种超过100种,人为因素让物种灭绝的速率是自然灭绝速率的1万倍以上。而外来物种入侵大多是人为造成的。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王勇博士说:“自然界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以植物为例。一种植物的灭绝,就会有10至30种依附于该植物生存的其他生物消亡。

生物多样性是构成地球不能替代的支持生命的系统。当这个生命之网中的一个物种灭绝,就会撼动整个网,使之摇摇欲坠;如果足够多的物种灭绝,就会使这个生命之网破碎。“要修补破碎了的生命之网,是一件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到那时,人类将难以生存!”王勇博士说。

[与专家面对面]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家

嘉宾: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王勇博士

长江大学农学院李传仁博士

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董文忠站长

主持人:记者李先宏

主持人: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何在?

王勇: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李传仁:生物多样性使我们有食物吃、有衣服穿,为我们提供建造房子的原材料……生物多样性还带给世界无尽的美丽。

主持人:造成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王勇:主要原因是不合理、不科学、无节制的人类活动,破坏生物栖息地环境,造成物种大量灭绝。

李传仁:外来入侵物种也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罪魁祸首。

主持人:保存一个生物物种为何如此重要?

王勇:世界上绝大多数物种的作用还不被人们所认识。保存一个物种,就等于保存了物种基因。而一个基因可繁荣一个国家、可以繁荣一个民族。如果不是一株野生稻的保存,就不会有袁隆平的杂交稻。

李传仁:我们拯救濒危物种、控制外来入侵物种都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主持人:外来物种入侵的路径有哪几种?防治措施有哪些?

李传仁:无意引入、有意引入、自然入侵。董文忠:人工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综合治理。

主持人:如何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传仁:不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建立外来物种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阻断入侵途径,构筑有效的防治体系。

董文忠:去年修订颁布的《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外来生物引进、防治与管理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综合治理与监控示范点50个。开展了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目前,正在组织开展全省主要外来入侵生物分布和危害情况的调查。

[链接资料]外来物种入侵案例

●苏门白酒草威胁三峡库区去年11月,在我省三峡库区发现大面积苏门白酒草,这是三峡库区最新发现的外来入侵者。

目前,整个三峡库区正遭受着50多种外来入侵生物的威胁,如不及时加以铲除,必将给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造成无可挽回的灾难性破坏。

●紫茎泽兰吞噬草场由中美洲入侵四川的紫茎泽兰,将凉山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了自己的王国。

天然草场被紫茎泽兰入侵3年后覆盖程度可达90%以上,牧草几乎消失;入侵120天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分别下降56%-96%、46%-53%、6%-33%。紫茎泽兰种子上的纤毛被牲畜吸入后,可引起牲畜组织坏死和死亡。

●大米草的悲喜剧上世纪60年代为保护海岸免受海水的侵蚀从欧洲引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引种成功了50多万亩,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应与经济效应。然而,由于其强烈的扩张性,大米草很快影响了贝类等的养殖,使贝类产量急剧下降。

●日本落叶松蚕食大熊猫口粮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上世纪60年代引种大量日本落叶松。由于其落叶造成土壤酸性,致使箭竹死亡或根本不能萌发,在大熊猫活动领域形成大片食物空白地带,成为保护区的一大害。

●“美丽杀手”食人鲳故乡在南美洲亚马逊的食人鲳,被作为观赏鱼类引入我国,然而,它却是个“美丽杀手”。一旦进入到自然环境,由于缺乏天敌而无限泛滥,对其他物种造成致命的危害。有关部门不得不在2002年下达紧急“捕杀令”。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