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河南视窗讯 洛阳晚报报道:市牡丹办发布消息,洛阳市发现与原始野生牡丹同宗的、中国最古老的牡丹品种,这表明———
牡丹从何而来?根在何地?当今是否还有古老的牡丹品种?昨日,市牡丹办综合有关牡丹专家最新研究成果后发布消息说,洛阳市发现中国最古老的牡丹品种,它与最原始的野生牡丹同宗,这表明牡丹之根生于河洛,牡丹之祖今在河洛。
牡丹经驯化而来
牡丹最初并不是一种天然植物,而是经过驯化形成的,它的经历类似人类进化过程。那么,野生牡丹在哪里得到驯化才形成现在的牡丹?
当今,国内牡丹专家较为公认的看法是,世界牡丹出中国,中国牡丹出洛阳,其有力证据是野生牡丹出自洛阳,野生牡丹在洛阳经过长期培育才形成了现在的牡丹。
牡丹之根在河洛
现在是否还有古老的牡丹品种?牡丹之祖是谁?这些课题一直是洛阳市及国家牡丹专家研究的重要项目。不久前,有关专家在洛阳市找到古老牡丹品种的当今直系后代,认定地为洛阳国家牡丹园的一片“凤丹林”,这里系承载牡丹祖宗信息的当今实体之一。
专家认为,“凤丹”牡丹属于古老的杨山牡丹的后裔群落,其根系发达,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牡丹的主要栽培品种。据有关汉墓出土的汉代医简表明,早在1900多年前,药用牡丹的栽培和应用就已经开始。故此,这片古老的“凤丹”牡丹系“千年牡丹”。
杨山牡丹又为何物?杨山位于嵩县,属伏牛山系,杨山牡丹是野生牡丹,现在还有存活。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和分类学研究专家石洪涛先生在考察中国牡丹品种及类型划分时,在豫西山区发现了这种野生的牡丹,它单瓣、白色,系中国牡丹的原始种,也就是说杨山是牡丹的原产地。
下面是8位专家的论证发言及描述“凤丹”的情况:
李嘉珏:“凤丹”从开花到花谢,花期长达一个月,为单瓣花,白色,耐寒,耐湿热,适应性强。历史上范仲淹有关文献中就有“凤丹”一年4次开花的描述,“凤丹”杂交苗可选育许多品种。“凤丹”的老祖宗系“杨山牡丹”。
王高潮:邙山,古称“凤凰山”,“邙山牡丹”简称“凤丹”,是杨山牡丹的主要后裔群落。“凤丹”花期较长,5月初还有“凤丹”开,汉代有“凤丹”药用记载,距今已有1900多年。
王铎:我们要对这片“凤丹林”重点保护,要在“凤丹林”上做文章,让“凤丹林”美名远扬。
金志伟:牡丹发祥于洛阳,鼎盛于洛阳,并传播天下,这片千年牡丹林就是中国牡丹从“同源多流”到“百川归海”历史进程的见证,它不仅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最原始牡丹的基因,而且也承载了厚重的洛阳历史。
李清道:“凤丹”是中国适应性最强的牡丹,在漫长的牡丹栽培史上,“凤丹”最早用作砧木嫁接、药用,从历史上说延续后代有千年。
张宗子:华夏文化,根在河洛;牡丹文化,根在河洛。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片“凤丹林”为千年牡丹林,可谓千年“凤丹”。
郑贞富:牡丹根在河洛。邙山是牡丹的原生地,新安县荆紫山现在还有野生牡丹。明初“洛苑史”中的邙山是牡丹种植的西苑,唐代叫神州园。
8位专家一致认为:邙山是野生牡丹的发源地,“凤丹林”确为“凤丹”系列牡丹,其特征和特性都符合杨山牡丹的后裔的特性;该园“凤丹林”系杨山牡丹的后裔,可谓千年牡丹。
专家建议:对“凤丹”牡丹林加以保护,使其成为研究杨山牡丹演绎过程的基础,把千年牡丹文化作为课题进一步研究,立“凤丹林”碑,以嗣游客寻牡丹之根。
“凤丹林”看上去很美
目前,这片牡丹尚未开花,正处于含苞待放阶段。据介绍,这片牡丹年年开花,花期可长达月余,花径在13厘米~20厘米。牡丹盛开时,满园芬芳,洁白如雪的牡丹开满枝头,仿佛白云落地,令游客赞叹不已。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