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恐是面对海平面上升威胁最脆弱的地区
严循东 2007年4月3日
打造绿色家园,惠施子孙后代
英国27日出版的期刊《环境与都市化》刊文说,因全球升温、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大约6.34亿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地区的居民有被洪水和风暴淹没的危险。
一、全球6.34亿人生活在“危险之地”
这一研究文章由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戈登·格拉纳亨等环境研究权威人士联合执笔。文章分析了全球低地与人口分布情况,数据堪称惊人。
若把高出海平面不足10米的区域称为“低地”,则全球共有6.34亿人生活在低地区域内,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海平面上升情况又如何?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2月公布的数字,截至本世纪末,海洋将上升18厘米至53厘米。这将使飓风、台风等来势更猛。不仅如此,随着格陵兰海域、北冰洋西部冰层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速度会越来越快,可能达到每个百年上升1米有余。
二、前景堪忧
文章还研究了低地人口分布情况。它说,长期以来,人们倾向于居住在距海100公里的区域内或傍河而居。这些地区发展成了大城市。又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剧,人口正不断向这些“危险区域”移动。
格拉纳亨等人的文章预测,亚洲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与洪水威胁面前最脆弱的地区。相对贫困的国家风险更大。
文章说,6.34亿低地居民中,大约四分之三住在亚洲。1994至2004十年间,全球1562场洪灾三分之一发生在亚洲。格拉纳亨在文中建议,发达国家排放了大多数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是全球升温罪魁,因此,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孟加拉国这样相对贫困的亚洲国家应对未来洪灾威胁。
三、对策何在
文章说,气候变化威胁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同样危险,只是处境有所不同。
IPCC的报告草案说,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未来数十年内,预计海平面将上升数米,这必将造成飓风、龙卷风规模升级。届时,北美两大城市纽约、洛杉矶不仅会受困于凶猛洪水,更可能饱受强风折磨。最坏的猜测是,到2090年左右,原本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可能会每隔3、4年光临一次北美。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则可能更糟,主要体现在防灾、救灾措施的落实之上。报告草案说,由于发展中国家低地人口众多,若发达国家从灾区每转移1人,发展中国家则需转移大约30人;由于防灾措施相对落后,同样情形下,发展中国家受淹土地面积可能会是发达国家的12倍。研究文章将危机清晰化,却未有具体对策。但它指出,预防危机可能耗费巨大,比如转移人口、加强灾区防御设施。文章还建议,政府应考虑控制低地区人口数量,使其停止增长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