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现3个新蛇种:其中之一被命名“陈氏后棱蛇”
“小青龙”从传说走进科学殿堂
莽山烙铁头蛇的发现者是广东罗定人陈远辉。他1976年参与了当时颇有名气的“郴州蛇药2号”的研制开发。1982年郴州蛇类研究所解散时,他不愿听调改行去搞肿瘤防治,选择回到妻子工作的莽山,在那里继续他的蛇类研究。因博学多识,陈远辉被湖南的当地山民称为“陈博士”,在南岭最高峰下,他一呆就是20多年。
莽山烙铁头蛇被当地瑶民称为“小青龙”,殊为敬畏。《吉尼斯世界之最》中记载的毒蛇中,最长的是5.71米,最重的15.44公斤;而小青龙的发现,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它成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毒蛇,据说最重的可长到100多斤。有位林场司机晚上驾车过山时,曾发现一条粗如树的“罕蛇”横过公路,5米宽的路面不见蛇的首尾。这条“罕蛇”据说是“小青龙”。
“小青龙”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毒蛇之王”。1984年5月,一位姓肖的山民被“小青龙”咬伤后,被送到陈远辉那里救治,毒性之猛烈怪异,引起了陈远辉的注意。1989年10月中旬,刚刚出差返回莽山的陈远辉听说电站有个职工进山捉到了一窝23条蛇,两条大的足有七八斤重!陈远辉用400元买下这窝“罕蛇”,“小青龙”终于从传说中正式走入科学研究的殿堂。
继上世纪80年代发现“小青龙”后,陈远辉又陆续发现另两个新蛇种:“莽山后棱蛇”(无毒小型水栖蛇)和“莽山钝头蛇”(无毒蛇)。我国生物界科研机构为褒奖陈远辉的杰出贡献,1999年将前者命名为“陈氏后棱蛇”。
“莽山钝头蛇”全身呈淡赤红色,以小昆虫等为食。陈远辉在2001年年初的一天过路时,发现一只鸡在离他家仅一公里的草丛中,啄出一条手指粗的怪蛇。他鸡口夺蛇,一看竟是从未见过的新蛇种。经过反复论证,比较国内外蛇类资料,确认这是他发现的第三种新蛇种,也就成为中国地区发现的第210种蛇类,莽山地区发现的第52种蛇类。
2 面临灭种之灾:偷猎贩运走私猖狂
黑市“小青龙”一条几百万元
近几年的疯狂偷捕滥猎,莽山烙铁头蛇(“小青龙”)继上世纪90年代中期遭到大规模滥捕盗卖浩劫后,面临又一次劫难。
莽山旅游开发近几年越来越热,盗捕偷猎走私贩运“一条龙”也在兴起。据陈远辉跟踪调查,已有上百条“小青龙”被走私到了国外,流失数量已达到这一种群数量的1/4左右,国宝“小青龙”面临种群灭绝的危险!陈远辉每年放生人工孵养的“小青龙”数十条,几年来放归自然上百条,也只是勉强弥补了种群损失数量。
尽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国际黑市的需求,使莽山烙铁头蛇的走私价居高不下,日益看涨。一条莽山烙铁头蛇的黑市价几经转手倒卖后竟达数百万元以上,即使是当地的最初捕获者也有4到5位数的收入。如此高的收购价,导致许多铤而走险的偷捕盗猎行动,每年都有莽山烙铁头蛇流失。据了解,有国内某动物园从广州二道蛇贩手中购得数条莽山烙铁头蛇。
记者采访发现,这是因为湘粤边境分别属两个省管辖,认识上不统一,工作上不协调,管理上不同步,导致出现漏洞;蛇贩可以在边境两侧的人烟罕见之地入山偷捕,然后异地出卖,加上一些蛇场老板的支持,形成了一条倒卖走私黑线。2001年,陈远辉喂养多年的一条重达十数斤的“小青龙”,被人从屋后的养蛇池中、撬开防护铁网盗走。后来陈远辉听说这条目前已知体重最大的“青龙蛇王”被买到了香港,售价高达百万港元。仅是陈远辉得到的消息:2004年有12条莽山烙铁头蛇外流到广州,2005年有4—5条外流到广东。2005年8月30日晚,一条重达2.5公斤“小青龙”在湖南莽山自然博物馆的蛇馆被盗……这两年来,许多蛇贩、盗猎人员及蛇类爱好者纷纷把手伸进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些是内外勾结,有些干脆组织捕蛇队进入保护区搜捕。这些盗猎队来自广东、浙江、广西等外省,当然还有当地的。如2005年五六月期间,在广东南岭森林公园内,就有来华旅游的外国人以游客身份用1万元人民币在当地购得1条莽山烙铁头活蛇,当即用酒浸泡成标本后,顺利带出境。
据陈远辉数年跟踪调查,莽山镇外的乡镇上,就有人私下收购走私。而且这偷捕贩买一条龙,一直通到了广州、香港。香港有条卖蛇的小街,曾在人见过莽山烙铁头当街摆买。
3 保护现状尴尬:“蛇博士”十余年研究倒贴工资
法律程序滞后无法形成威慑力
自从出现“小青龙”被盗后,“蛇博士”陈远辉就将“养蛇场”移到家中女儿的床底—————几个大箱子最多时竟同时养了30条“小青龙”。长年与蛇同眠,这些年他一家三口都有被“小青龙”袭击的记录,陈远辉先后被毒蛇咬过9次,两次险些送命。
2000年7月,陈远辉在喂蛇时被一条体型巨大的“小青龙”所伤,他当即炮烙伤口使蛇毒(基本元素为蛇毒蛋白神经毒素)凝固,挤毒敷他的独门蛇药,在几乎要失去神智的情况下自救成功;2003年8月放生人工孵化的小青龙时被咬,因为是一条几个月的小蛇有些大意,想拍摄小蛇被放生的DV,忍痛摆弄了十来分钟,毒气开始攻心,才开始自我救治,昏倒前只来得及交代跟在身边的老婆怎么治,就人事不知了。昏迷两天后救了回来,但伤处组织坏死,不得不截去左手中指一节。
搞蛇研究至今十余年了,“蛇博士”没得过一分钱研究经费。陈远辉靠野外搜寻、从山民手里自费购买、人工喂养繁殖,然后放归山林以壮大其种群。陈贴进去的工资就达三五万元,搞研究穷得要靠吃老婆王银玲工资过日子。因为没有任何保护资金,多年来和大熊猫同列的国家特危一级的国宝,其研究与保护工作,竟变成了个人的“业余兴趣爱好”。
扼制盗捕之风变得很难。究其原因,陈远辉说是因为“小青龙”没有列入《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1988年公布,按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每十年调整一次,但近20年没有增补),程序上的滞后,导致发生此类盗案无法依据量刑,最多只能按一般的小偷小摸处理,更不能形成法律保护的威慑力。
陈远辉的老婆王银玲2006年8月积劳成疾去世了,记者再见到的陈远辉,头发胡子都白了大半。
鉴于陈远辉对生物科学的杰出贡献,郴州市政府去年颁发了“郴州市科技进步奖”给他,奖金10万元,发到手却被县上某局以“也有贡献”为由,强行扣分了3万元,但毕竟是这些年陈远辉个人得到的最大一笔也是首次获得的奖金。
因为没有经费,陈远辉发现的第三种新蛇“莽山钝头蛇”,无法推向国际社会。
本报关注陈远辉发现“小青龙”之喜,也关心他“床底养国宝”的窘境与无奈。按理说,莽山这些国宝新物种的研究保护、存缓续绝,不应是陈远辉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国家的事。
相关资料
1994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莽山烙铁头蛇列为一级优先保护蛇种。
1996年,国际保护组织IUCN将莽山烙铁头蛇列入《红色名录》。
1997年,通过国家调整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名录专家评审,莽山烙铁头蛇被列为“极危等级”的两栖动物。
1998年,《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将莽山烙铁头蛇列为极危动物。
莽山烙铁头蛇目前只在湘粤边界一带有分布,分布面积仅100平方公里左右;数量约300条—500条。
据国家林业部2004年完成的《全国主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此名单上的物种属于比大熊猫更濒危的珍稀物种)显示:华南虎、朱鹮、黔金丝猴、海南长臂猿、坡鹿、普氏原羚、河狸、扬子鳄、四爪陆龟、莽山烙铁头、鳄蜥11种物种,由于种群数量少,且分布狭窄,面临灭绝的危险。被称为“蛇中熊猫”的莽山烙铁头蛇名列其中。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