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排污屡禁不止 村民:我们要健康不要钱
2007-04-04

  上周,慕名而来本报的余干白马乡凤凰村委会下圹村村民一行4人,一落坐本报会客室,给记者讲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们来一趟南昌真不容易!我们是想了法子,才聚在一起的。
    
  余干距南昌不到2小时的车程,来一趟,缘何难?一个村子的人,聚在一起,还要“想法子”?种种疑问,促使记者赴余干调查采访。

  整个村庄笼罩在浓烟中
    
  3月21日记者刚到余干,下圹村村民就把记者团团围住。
    
  村民代表相告,前年下半年余干有关部门在他们村南面200米处建起一个废铜冶炼厂,该厂30米高的烟囱天天向空中排放滚滚浓烟,浓烟浓度大时能见度不到50米。若有南风吹送,整个村庄300多户都在浓烟的重重包裹之中!千余人口因为无处藏身,普遍感到胸闷、气短、头痛等中毒现象。老幼病弱者更是苦不堪言。
    
  
村民向记者描绘了一幅幅画面───
    
  去年6月,村妇李冬英在家中被一股浓烟呛倒,幸亏邻居施援手及时,拣回一条性命;
    
  村民潘杰凡,曾因采石得了肺病,长年在家休养,他在临终前二天说了一句话:我本来就呼吸困难,浓烟一来,我就更难受了!果真不到三天,南风挟着浓烟,让这个住在村子中间的病号含恨离开了人间!
    
  路过的汽车都得放慢速度,以防撞到人;
    
  有白马乡老干部骑自行车路过此村,刚好碰到一股浓烟,掩鼻而过,留下一句话:这个村的千余名百姓怎么过?
    
  据介绍,浓烟不仅威胁着村民的身体健康,还让他们的庄稼大面积减产,平均每亩减产300斤。蔬菜有的开花不结果,即使结了果也难卖出去。
    
  有一细节。盛夏7月是辣椒的上市时节,位于村边的余干看守所民警出门买辣椒,听说卖主是下圹人就摇头走人,说下圹人的辣椒是浓烟中长大的,不能吃,有毒。
    
  下圹人从贵溪冶炼厂及德兴铜矿有识之士处了解到,冶铜企业对大气,对土壤,对水资源都有严重污染且危害极大!铜是一种重金属,进入土壤,通过水等向周边扩散,渗到井里,后果不堪设想,据说还会殃及子孙后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介绍,最近,紧挨着第一个废铜冶炼厂,又一个废铜冶炼厂建成了,开始冒烟生产。
    
  下圹村村民的日子怎么过?
    
  下圹村村民在奔走相告。

  半年过后乡党委书记才知情?
    
  白马乡党委书记艾辉告诉记者,白马乡是余干的森林防火重点区,去年5月的一天,他驱车去上班,路过下圹村,只见浓烟滚滚,艾辉的第一判断是这里着火了,赶紧去看看!停车寻烟源,方知烟是从余干民政福利厂(上述废铜冶炼厂)出来的。他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很快向县有关领导作了汇报,要求对该厂采取措施。
    
  记者一边听艾辉讲,一边在想:这时距上述废铜冶炼厂开工投产近半年了,你怎么才知道?是下圹村村民近半年都没有见到过乡党委书记?还是乡党委书记近半年没有亲近过下圹村民?

  村民自发四次“反污行动”
    
  据下圹村村民介绍,他们早在去年4月就自发发起过一次反污行动,比艾书记“感到问题严重”还要早一个月,因为效果不显,忍无可忍的他们相继又于去年5月、7月、9月发起了3次较大规模的反污行动。
    
  第1次反污行动。下圹村去了100余人,到该厂找到老板,要求立即停止生产,厂方见势不妙,当即关闭了生产车间。
    
  可一个月不到,厂里又开始冒浓烟生产了。
    
  第2次反污行动。下圹村去了200余人,要求见老板。老板开始避而不见,后来与乡党委书记艾辉一起露面了。艾辉拍着胸部告诉群众,他将责令企业立即停产整改,整改到位了再生产,请村民回去。下圹村村民相信自己的父母官,回去了。
    
  两月个不到,也不见整改合格通知书,厂子又开始冒浓烟生产了。
    
  第3次反污行动。是一天晚上。下圹村全村出动!上述冶铜厂紧闭铁门,不让下圹人进去。下圹人破门而入。此次行动,引来的不仅是乡党委书记艾辉,还有白马乡派出所的民警等人。据说,艾辉严厉批评了厂方的做法,要求冶铜厂立即停业整改,等整改到位了再生产。
    
  又是两个月不到,也不见整改合格通知书,厂方又开始冒浓烟生产了。
    
  于是有了第4次反污行动。据说这次闹得最凶,实在忍无可忍的村民以打铜锣的方式叫来了附近3个村的村民。4村联手,一起反污!
    
  铜锣声太惊人了!这次,余干分管工业的李(音)副县长带着一帮人来了。李副县长责令企业立即停产。
    
  据说这次停了3个多月。

  “下圹人要健康要环境,不要厂方的钱!”
    
  就在李副县长责令企业停产的第二天晚上,企业负责人杨荷芳找到村民章国辉,说企业愿拿出20万元给下圹村,请章国辉到村里做做工作,同意他生产。
    
  章国辉告诉记者,他当即说了一句话:下圹人要健康、要环境,不要厂方的钱!让杨荷芳失望而返。
    
  面对记者,杨荷芳说没这回事。但拿20万元的事,记者从艾辉的谈话中得到证实。
    
  杨荷芳对记者说,自从去年秋(这时,距该厂开工投产已经半年多了。)他从外地耗资50万元购进一套高档防污设备,之后他生产不仅没有污染,连烟都没有。记者马上接话,进厂时就看到一股黑烟腾空而起,且有照片为证。杨荷芳则说,搞工业不可能没有一点烟。
    
  接着杨荷芳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盖有“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业务专用章”的《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报告》,报告日期:2006年11月25日。报告称,所检测的指标全部符合有关标准。
    
  但据自称对检测过程知情的人透露,检测是在厂方事先谋划好的情况下进行的:检测前厂方停产了3天,检测时没有炼杂铜,没有烧柏油。
    
  走出余干民政福利厂,穿行余干白马下圹村。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村民,没有一个村民不说污染严重。

  “得想办法到南昌讨说法!”
    
  这是为什么?
    
  下圹人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今年3月10日上午8点左右,他们村一行7人说好一起去南昌讨说法,于是在村口一块上了去南昌的班车,车还没开出余干,就被勒令停下。车上上来几个人,问有无包车去南昌的,大家说没有。于是便有人动手查身份证,凡白马乡的,全部下车,不准再走了。随后乡党委书记艾辉及乡派出所的人赶到了。艾辉叫村民不要去南昌,明天县里分管工业的副县长会来。村民又一次相信艾辉,回家等候副县长的到来。谁知第二天副县长没来。
    
  按时间推,此事发生在艾辉“感到问题严重”之后。
    
  乡党委怎么会知道村民是去南昌且是去告状的呢?用艾辉的话回答:他们在各村委会都布了“信息员”。
    
  对此次“拦截”,艾辉的解释是,今年3月10日是“两会”期间,“两会”期间国家对上访有严格的要求,另外,他们上访不带书面材料,人数也超过了国家规定的“5人以下”的要求。艾辉希望他们能“文明上访”。
    
  接着艾辉给记者描绘了他要求的“文明上访”:乡党委给省有关部门打好电话,上访村民5人以下,带好书面材料,乡党委或政府派人陪同,费用由乡党委出。    
    
  下圹村民认为,这是典型的“监督上访”!
    
  村民告诉记者,这次他们是这样“逃出余干”的:先一个一个从村口搭车到县城,然后在县城打手机集合,上车才到了南昌。带了书面材料,4人,符合“文明上访”的要求。

  企业为何敢多次“擅自点火”?
    
  艾辉认为,企业在安装高档防污设备之前,污染是存在的,但污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不好说。群众认为企业的排污检测报告有假,他不这么认为,他相信有关部门的结果。
    
  艾辉说,导致群众前3次闹事的原因都是企业在整改未到位的情况下擅自点火。群众第4次闹事,是他“挺而走险”造成的。那时检测过了,结果还没有出来,但他已知道检测结果了,(这种说法好像有点矛盾),而企业又因长时间停产积压的大量原材料需要加工出厂,不然企业损失很大,经企业的再三要求并经县有关部门同意,他告诉企业可以点火生产。没想到的是,群众闹得那么厉害。
    
  艾辉接着说,因为前3次闹事,都是他拍着胸部承诺群众,一定会让企业整改到位了再生产,但企业没有给他面子,所以第4次闹事,他不好意思再出面,他在经得县有关人士的同意后,以乡政府的名誉发文,要求企业立即停产。
    
  
一个辖区内的企业,为何敢不给乡党委书记面子?
    
  一个企业老板,又为何敢多次“擅自点火”呢?

    
  3月21日记者走进余干民政福利厂,看到一块牌子高高地挂在该厂办公楼门口:余干某某重点保护企业。
    
  余干中小企业局有关负责人李鹤春告诉记者,该类企业是国家限止类企业,但不是国家杜绝类企业。艾辉告诉记者,该厂离下圹村最前面的一户人家只有200米左右。
    
  3月22日余干县分管工业的王(音)副县长主动找到记者:近日他将去该厂及下圹村一趟,企业要整改的一定整改到位。王副县长此行对百姓有什么样的交待?

来源:经济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