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新疆近日均爆发了大规模的沙尘暴,新疆西南部的喀什、阿图什的沙尘更呈铁锈红颜色,能见度不足50米。北京的天气也因此受到影响,11日的一场大雪过后也留下了尘土的痕迹。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许多环保爱好者纷纷组织活动到野外植树。国家的三北防护林也单当防卫任务30年有余。但为什么沙暴依然年复一年地在这片地区肆虐呢?
一场大规模的沙尘,带走大片土壤,刚种下的树木根系还未扎牢,就暴露在恶劣的沙尘环境中。而且,树木栽种以后需要养护。许多绿色组织开着越野车到郊外植树后,开车回到城里,撒手不管,让树苗自生自灭。树苗的成活率自然很低。即便不考虑植树成活率,就算树木栽种效果良好,100%成活,但小树苗长成的时间周期很长,没有三年五载,小树苗根本无法具备抵挡沙尘侵袭的能力。
国家的植树造林工程往往由地方监管,成为当地政府衡量政绩的一项指标。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任务,便于上面验收,将树木种植到公路旁边或其他片区。局部地区防沙效果不错,但沙尘源或者中心的绿化程度和防沙效果却不尽人意。
当然国家的某些事情我们暂时管不了,能做的就是把个人的行为做到效果最大化。比如我们组织植树活动,就要保证种下的植物能存活,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那些树苗也是不负责任的,说得严重一些就是暴殄天物!结果是环保事业表面环保,而内里却仅仅只满足了“公益”心理。
如何做到效果最大化呢?要转变“应景”思维,植树造林不是只有植树节才能做,任何时候,只要按照季节安排好相应的物种和适生长区域就行。像对自己家的宠物一样,对所栽种的树苗负责。生命是一样的,植物也需要呵护和爱心。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无法给予植物与家养宠物一样的待遇。但我们可以给予他们野生动物一样的待遇。认养绿地,能出力的捧个人场,在城市或者郊区承包自己的一片林子或草地,定期做维护,像自己家的花园一样。对于沙化的草场和林场边缘,我们可以捐助出一支专门的造林和养护队伍。只有把造林养草看作自己的“家务”,而不是一项公益任务,才能将这件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