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通桥种黄葛树的历史和五通桥盐业的发展史是紧紧交织在一起的。夏秋之交,那些千姿百态的黄葛树,苍翠弥漫于“小西湖”两岸,使之呈现出绿荫蔽日、白鹭云集,人行树下、渔舟唱晚的景观。而位于当地城区虹桥桥头的这棵有500年树龄的黄葛树,“五爪”抓地,是公认的五通桥“黄葛树之王”。
古树众多 苍翠弥漫“小西湖”
许多人爱把五通桥称为“小西湖”,整座城市依河而建,这里的山、水、树融为一体,五通桥种黄葛树的历史和五通桥盐业的发展史是紧紧交织在一起的。古时交通以水运为首。于是盐商们在这里疏五沟、浚江河、筑堤岸、建码头。在岸上广种黄葛树以固堤防,确保水路的畅通无阻。
很久以来,保护黄葛树就成为五通桥人自觉的行动。建区以后的1987年3月21日,在五通桥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将黄葛树定为五通桥“区树”的议案。于是区政府发文颁布保护境内的黄葛树,并主持进行了全面普查。根据当年的普查结果,全区有树龄50年以上的黄葛树1172株,其中:350年以上的2株,100-300年的386株,50-100年的784株。之后,五通桥区城建局园林处沿江河还栽种了大量的榕树(黄葛树),从而使“榕荫夹岸水平铺”的胜景展现在五通桥。游人小憩茫溪河畔,到处可见绿树倒影如画。
记者昨(2)日从五通桥园林管理单位了解到,位于城区虹桥桥头的这棵黄葛树已有近500年树龄,是五通桥的树王,也是当之无愧的“黄葛树之王”。这里常年都是绿荫蔽日、白鹭云集,因此这里又叫“白鹭林”。
“五爪”抓地 小孩们的乐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棵黄葛树上面标有“古树名木”的牌子,挂牌号为87号,旁边还有几棵黄葛树“小兄弟”,都挂有“古树名木”的牌子。这棵黄葛树形状看上去很有特点,树根处“五爪”抓地,就像一只巨大的手掌牢牢地撑在地上。树叶茂盛,树枝直指苍天,在树下,虽然还是中午时候,已坐了不少人在喝茶。
一直在虹桥旁工农街居住的袁承章大爷今年已78岁,他说起这棵黄葛树的故事,饶有兴趣。他告诉记者,解放前,这棵黄葛树旁边是一个盐锅厂,专门生产烧盐的大锅,每口锅都达几十斤,在上世纪70年代,盐锅厂解散后,这里开了一家茶馆,生意特别好,每天都有数百人到这里来喝茶、扯贰柒拾,那时这棵黄葛树更加茂盛,树就像一把巨伞,能将下面全部盖住,即使是下雨,都可以在下面喝茶而不淋雨。
另一名大爷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这棵黄葛树和旁边那棵相距30多米的黄葛树都长得相当茂盛,可以直接从这棵树的树枝上爬到另外一棵树上,而树根的“五爪”更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小孩到这里来玩耍,不仅小孩们把这里当成免费的游乐园,而大人们则在一旁惬意地喝茶、摆龙门阵。这位大爷还笑着回忆说,树上的黄葛苞都是可以吃的,酸酸的,回味微甜,小时候口淡,摘几颗黄葛苞嚼嚼,感觉特别舒服。
名声在外 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
这棵“黄葛树之王”早已名声在外,记者从五通桥相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曾有不少电影、电视剧在此取景,而且不少画家,如丰子恺、乐山当代知名画家李道熙等都曾画过此树,李道熙的老家就在离这棵黄葛树几百米的地方。著名画家丰子恺曾将不少老黄葛树画入笔下,并赞曰:“且喜蜀中风景好,桥滩春色似杭州。”
遗憾的是,近年来虹桥已经成了危桥,大家不能再从上面经过,要去看这棵“黄葛树之王”,只能从黄桷井(老地名)穿过,交通不是很方便,不少当地市民呼吁,尽快将虹桥修复,并将这里的道路修整一番,更便于游客到此观看此树。
来源:乐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