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催生“毒鱼”
2007-04-03

 

    全球变暖,海洋同样遭灾。美联社4月1日报道,全球温度升高给鱼类带来不利影响,一些鱼体内蓄积的毒素不断增加,因食用海产品引发的中毒现象时有所闻。

    鱼汤中毒

    去年夏天,菲律宾港口城市伊洛伊洛的罗亚一家聚在一起共进礼拜天晚餐——滚烫的梭鱼 汤。数小时后,喝过汤的6人全部感到极度不适。

    与此同时,附近的另外24名邻居也遭遇同样问题。其中一些人抱怨全身麻木,另一些人感到腿部无力,还有人说不出话,有的甚至根本张不开嘴。

    他们随后被送往伊洛伊洛一家医院接受治疗。主治医生埃德加·波尔蒂戈告诉美联社记者:“当时我们同时面对30个急诊,病人年龄从4岁至65岁不等。”

    起初,波尔蒂戈以为这些人是重金属中毒,但听说他们食用了梭鱼晚餐后,他把鱼肉取样并送到首都马尼拉化验,结果表明这些人中了西加鱼毒。这是一种罕见却极为致命的赤潮藻毒素,人们食用体内有西加鱼毒的鱼类后极易中毒。

    回忆当时的中毒情形,21岁的学生达比·罗亚说,他当时感到头部麻木,双手刺痛并且呼吸困难。“我害怕极了,以为自己快死了。”

    波尔蒂戈说,这是伊洛伊洛城首次出现如此严重的西加鱼毒中毒现象。尽管他们已无大碍,但有些人在治愈后,偶尔还会有身体局部疼痛。

    波及全球

    西加鱼毒最初由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藻类分泌产生,在经由“藻类-草食性鱼-肉食性鱼”的食物链传递中,毒性逐渐加强。西加鱼毒在南太平洋、加勒比海以及印度洋的温暖水域早被熟知。南太平洋的许多岛民在食用鱼肉之前,会先让狗尝鱼“试毒”。

    近十年,西加鱼毒传到了亚洲、欧洲以及美国。在这些地方,饭店开始大量向食客提供鲜美的珊瑚鱼类,由此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也在增加。专家估计,全球每年约有5万西加鱼毒的中毒者。

    科学家说,现在,人们中毒的危险系数更高。因为温室效应和污染物的排放,海水温度上升,污染加剧,珊瑚礁附近的有毒藻类大肆生长,而包括石斑鱼和梭鱼在内的数十种海洋鱼类都在珊瑚礁附近觅食。它们捕食吃了有毒藻类的小鱼后,这些化学毒素便在梭鱼等鱼类体内富积。

    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的唐纳德·M·安德森说:“海洋生物体内含有藻类毒素的问题比过去二三十年前严重许多。现在,世界上有更多种毒素,更多种藻类分泌毒素,更多水域受到影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将于6日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至205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2至3摄氏度,由此带来的海洋变暖、洪水、干旱等问题,将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

    无药可救?

    然而,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尚未找到有效方法直接测出一条鱼是否中了西加鱼毒,因为构成这种毒素的分子极为复杂,并且不同地区呈现的分子特点不同。不仅如此,针对这一毒素的解毒剂还没有开发出来。

    更糟糕的是,一般医院也没有完善的设施诊断患者是否中了西加鱼毒。因为中毒者症状多样,医生有时会将中毒误诊成疲劳症或其他疾病。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理查德·刘易斯说:“这种病很不好治,除非你不再吃鱼,否则你就有中毒的危险。”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