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
沙洛村--
爱心、人文、发现之旅
沙洛村是美姑县合古洛乡的一个行政村,平均海拔大约在2500米左右,属高寒贫困山区,由沙洛、上尔河、下尔河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庄依偎在黄茅埂山腰,那里至今未通路、通水、通电和通信,虽然沙洛村离县城不算太遥远,但由于大山的封锁,仍然是一块比较古老而原始的村庄,那里的人们勤劳、纯朴、善良,那里的民风民俗原始、古老、自然,那里山峦起伏,地形奇特,风光迷人,那里阳光格外明朗,星空特别璀璨……
文/图 俄木尔坡
爱心驱使我们再次走进沙洛村
今年春节之际,我们把全国各地好心人士们捐来了的6大箱衣服送往沙洛村,这是我们第二次送衣服到沙洛村。这一天太阳很大,下午5点半,在到县城来迎接我们的村民俄木石者等一行多人的帮忙下,我们从县城驱车到基伟村后,背着沉重的衣服开始向山上爬去。通往沙洛村的路如同一条枯藤蜿蜒缠绕在山峦上,时而往下,时而往上,但更多的是陡峭的险路。
没走多远,双脚开始不停使唤,笨重的身躯如同一块大包袱压得两腿显得更加沉重,汗水把衣服和皮肤粘帖在一块,让人及不舒服,一阵阵迎面而来的寒风中夹杂着干枯的尘灰,让人睁不开眼睛,只好停下来用手捂住嘴和鼻。
走了近2个小时后,我们才到了半路上。这时的天色已经全黑,风停了,台头看看晴朗的夜空,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这里显得格外明朗,“看!人造卫星。”突然,一老乡指着天空中一颗飞速流动的星星喊了一声。这颗流动的星星速度很快,但足以让人把它看到不能看见的时候,听乡亲们说,这是人造气象卫星,是用来探测风向的,在晴朗的夜空,经常能看到。我问自己,那是卫星还是流星哟?!
摸着黑,打着手机电筒,到晚上9时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沙洛村下尔河。
夜宿农家饱尝特色风味美餐
来到村口,特别安静,偶遇只听到远近的犬吠声。我们来到了村民俄木石日(俄木石者的弟弟)家,他们正在吃晚饭,在暗暗的煤油灯光下,一家四口人围在三锅桩旁,烤着暖暖的火,吃着锅里的洋芋陀陀。看见我们前来,站起来向我们打了招呼,并迅速收拾了一下,让我们坐在三锅桩旁烤火,在这样的高寒山区,夜晚特别寒冷,走累了的我们有气无力地坐在暖暖的火边,一边烤火一边和主人家拉起家常。
过一会儿,主人家开始讨论招待客人的事了,有的说要杀羊,有的说杀猪,有的说天色已晚,因为缺水,杀羊杀猪都弄起来不方便,加之客人也饿了,简单些――杀鸡。他们的热情很让人感动,但是看看他们的现状,真不希望他们杀鸡杀猪,更不希望杀羊杀牛什么的。经过主客间一番激烈相劝后,主人家还是决定杀鸡款待我们。后经俄木石者介绍,近年来,村民在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牲畜业,青壮年们到外面去务工挣钱,大部分农民提高了生产生活水平,日子还是过得提红火的。
主人家把鸡拿来后不用刀杀,只是在鸡的翅膀下轻轻一掐,两只大公鸡就被搞定了。把整个鸡在火塘上火烧去毛,再次把鸡身用火烤个金黄,砍之用白水煮开,加入适当去皮洋芋和圆根酸菜,待煮熟,加入盐、辣椒、木枯(一种本地特有的香料)等佐料后,就开始享受这顿晚来的特色美餐了。
在彝家吃鸡,第一要看鸡舌占吉凶。如果鸡舌好,代表主客好运连连,否则反之。等主客看了鸡舌,形如弯月,主客都高兴,开始了吃饭,喝上一口鸡汤,美极了,一口就含有烧与酸之间的特别味道,清而不淡,油而不腻,香而不浊。那鸡肉可好吃了,加上本来也有些饿了。按传统,在彝家吃鸡肉吃只一陀的,但因为烧鸡做得特别好,我们都多吃了几块。主人家看着客人吃着香,心里也特别高兴。彝族有句彦语叫“主人请客吃饭为的是味道美不美”,显然,问道好,客人就吃得多了。
等吃完晚饭,已是深夜十点半了,主人家专门打着电筒,到很远的水池里给我们挑来水,用那个不知用了多少年的被烧成一团黑的小茶壶热水给我们烫脚,还把他们最好的床铺让给了我们。
第二天早上,当我们醒来时,阳光从屋顶射进来,一束束的可见的光景如射灯,把这个屋子点缀着像个舞台,主人家起个大早,已经做好了早饭。
早饭后,俄木石者(原沙洛村支书)把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喊过来,集中在一块空地上,开始了发放衣服。虽然这些衣服对他们不过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爱心礼物,但是更多的人为之付出了自己的爱心,当我们看到孩子和老人们领到衣服时喜悦的一幕时,心里自然欣慰了许多。
探险温泉洞和蝙蝠洞
早就听说过,沙洛村沟塾纵横,风光秀美,在这山间还隐藏着3个少人知晓的神秘岩洞呢!其中有一个叫温泉洞,这个洞并不很宽大,但是里面有着千奇百怪的奇石,有像猛兽的,有像情人拥抱的,有像家畜的,有像树林和彝家三锅桩的等等。另外一个岩洞叫蝙蝠洞,洞顶上挂着黑压压的蝙蝠,这个洞很宽敞,听说足有两三个公里长。还有一个岩洞叫海子洞,此个洞也并不很大,但里面了有一个无底海子,曾经有人不小心踏进了海里,却一去不复返,从此很少有人敢进此洞。
中午,在一大群老少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山路,向龙头山脉方向的阿也觉可谷走去。听说那3个神秘的岩洞就隐藏那里的峭壁上。
翻过了一山又一山,在茂密的松林里,阳光从枝叶间点滴在小道上,时而刮来的大风引起阵阵松涛呼哮而过,似在欢呼,似在歌唱,也似在低吟,远处的龙头山上积雪皑皑,恰似一座雪山巍巍在上。两小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温泉洞。随同的老者吉木石拉给我讲者有关温泉岩洞的故事。温泉洞顾名思义,里面有一窝温泉,而且在此洗澡能治百病,所以很多外地(病)人都要到这里来洗澡,后来,因到温泉洞洗澡的(病)人太多,最多时候,当地一家村民一天就接了19群前来洗早的客人,导致当地村民无法承受的压力,从而大大影响了村民们的正常生活。后有的村民还专门请来毕摩对温泉进行施加法术,试图让其变成了一窝冰水,不久后,不知是毕摩的口语灵验了,还是随着地理上的变化原因,温泉洞里的温泉果真变成了一窝冰水,此再也没人到此来洗澡过。
温泉洞在一个高约百米的峭壁间,我们小心翼翼地爬了半个小时才通过峭壁间一条险径来到了洞口,外洞口很大,大约有百余平方米,可要进入洞内参观,还得通过一个狭窄的洞口爬进去。我们在洞口休息了片刻,点上了油灯,带着一脑袋的好奇心一个个钻进了温泉洞。
没走几步,洞内就变成一片漆黑,点起煤油灯的朋友们东一声西一声的叫起来,“过来看,过来看,这里有个棵漂亮的石头树!”“这边,这边,有两个石人在相互拥抱着的呢!”“……”里面太黑,根本不知道方向,只能凭着感觉用相机的镜头对着他们的声音追拍,没过多远,我们就来到了那窝曾经的温泉,在暗暗的灯光下,那水特别清净,水池中央还有几根特别漂亮的石柱子,像是有人专门装修过似的。把脚一踩进水里,最深处能没过膝盖处,但这温泉真不如说是冰泉了,实在太冰了,刚才进来时还一头的大汗,一踩进温泉里,一下子让人直打哆嗦。
在泉池边,有几个大小不一的水池,由于水的深浅和底色不一,所以池里的水色也不同。一朋友叫喊起来“蟒蛇,蟒蛇!”叫得让让人怕得直往后退,“寒冬腊月的,哪来的蟒蛇,我来看看!”一老者的提醒让我们安心了许多,大家走近一看,原来是水池边的那些天然水埂如同一条条蟒蛇,让人看了都害怕……
在温泉洞里逛了将近一小时,拍了百余张照片,拿出来回放一看,却几乎没发现一张好相片……在洞口外休息时,一老羊倌告诉我们说,此洞原来很宽敞而且很深,因为这是溶岩洞,洞顶的石头在不断融化滴落,就形成了不少奇怪的石柱,并一层一层地把洞口封住。他说,将来有可能整个岩洞将变得越来越小或全部自动封闭。
原始的传统活动“史努”
原计划,我们将从第3回县城的,但村里的一年一度的原始传统活动“史努”吸引着我们留下来了。
“史努”的日子一般选择在初春,事先各家各户作好泡水酒或稀饭酒。“史努”这天,全村的人都不外出劳动,村民大小老少都在聚集在指定的位置,在毕摩主持下,共同杀猪灾羊祈祷来年平安吉祥,共同分享酒美肉香……
“史努”活动中,最开心的属于孩子们,因为“史努”活动中有一个叫“阿依蒙格”的仪式,大意是儿童聚会,引申为儿童集中起来组成军队,征伐妖魔鬼怪。孩子们一早起来,都穿上了漂亮的服装,男孩子手持一把木制大刀,女孩子持一支竹制红缨枪,带着炒好的燕麦粒和苎麻子,在大人们的指点下,在活动场地搭一间小茅房,房中扎上一个草人,象征妖魔的宫殿,由一大人扮演孩子们和妖魔的使者,来往传递双方的言语和说法。
当一切准备就绪,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举着大刀、长矛而上,经过一番大战,鬼怪的房子被打得东倒西歪,孩子们齐声呐喊,向鬼怪示威他们的英勇。活动结束后,儿童们就地分食燕麦和苎麻子合炒的干粮、稀饭酒,以示庆功。
村里的老者惹吉阿普说,“史努”这一天是人类专门用作怪的方式来吓唬妖魔鬼怪的,如“史努”活动中,男子们在外食肉,妇女们在家打劫,孩子到处去偷鸡等怪行为都是用来迷糊妖魔鬼怪的思想,从而捣乱它们要袭击人类的意愿,让它们远离人类……
在回来的路上让人感觉很累,我们感受到了沙洛村的原生态民居、民风、民俗和那里的美丽风光,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艰苦的生活生产条件,祝愿他们能早日脱贫致富,早日走出他们的巫界,早日过上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